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境内防控不力,枪支暴力犯罪频发,民众怨声载道。美国政客为快速转移国内视线,竭力通过反华立法向中国转嫁矛盾。当地时间12月23日,美方将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签署成法,以国内立法工具实现政治操弄的卑劣行径愈演愈烈。 大打“人权牌”,立法行径实为卑劣戏码。美国在国际上劣迹斑斑,却以所谓“美式人权标准”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立法已沦为其扩张霸权的工具,不少国家人民深受其害。近年来,美国国会涉及国际人权事务议案数逐年上升,第115届和第116届国会均超过了400部,而第117届国会任期还未过半,就已有345部国际人权议案被提出,其中44.35%的议案内容为指摘他国“人权问题”。观察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的出炉过程,可以看到美国会参众两院同恶相济,反华势力苦心酝酿,最后以“冲刺”速度完成所谓立法步骤,其时机选择和对外造势手法都充分说明,此类所谓“法案”无非是精心设计的反华工具、预设剧本的劣质戏码。 国内人权形势严峻,涉疆指摘实为转嫁矛盾。2020年以来,美国人权问题朝着全面性、系统性、持续性方向进一步发展,部分政客对此持“双重标准”,一面对国内人权危机置之不理,一面习惯性地捏造子虚乌有的他国“人权”问题转移矛盾。当前,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5200万,死亡病例超过81万,在德尔塔、奥密克戎等高危变种不断涌现的严峻形势下,美国部分政客却未将抗疫工作置于首位,而是企图通过反华立法转移民众不满情绪,试图将美国民众对政府抗疫不力、枪支犯罪泛滥等人权问题的愤怒转化为针对中国的对立情绪。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的主要推动者马尔科·卢比奥、克里斯·史密斯等议员来自佛罗里达、新泽西等州,都是疫情重灾区。这些政客将大把政治资源耗费在反华事项上,在选区民众真正关心的问题上却无所作为。 反华政客兴风作浪,炮制议案实为追逐政绩。美国涉疆立法从抹黑制裁新疆棉花到污蔑打压新疆光伏公司,从叫嚣“种族灭绝”到打着“强迫劳动”的幌子对中国新疆劳动就业状况指责攻击,种种行径无不体现反华政客逢中必反的荒诞。频繁提交提案是美国国会议员快速提升政绩、延续政治生涯的核心手段,而“反华”则是斯科特·佩里、詹姆斯·麦戈文、马尔科·卢比奥等议员为自己选择的政治人设。这些议员任期内的涉华事务提案均在其涉及国际事务提案数量中占比较高,斯科特·佩里的涉华提案数甚至超过其全部国际事务提案的一半。马尔科·卢比奥常把“中国人权问题”挂在嘴边,并连续提出多部涉疆议案,试图扮演共和党内的外交政策“权威”。如今,这些反华议员正变本加厉,意图借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捞取更多政治资本。 泥人禁不起雨打,谎言禁不起调查,美国反华政客的险恶图谋绝不会得逞。美国为其国内政治需要而不顾道德底线,蓄意编造和操弄虚假信息,杜撰“新疆人权”问题的伎俩不会得逞。人民幸福生活才是最大的人权。长期以来新疆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保障各族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新疆人民现在和未来的幸福生活必将击碎美国政客们“强迫劳动”的谎言。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6日 03 版)
2021-12-27“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正值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之际,身为一名政法学子,就应该在危难时刻挺身而上……”连日来,西安的疫情形势严峻,防控力度逐渐加大,而在疫情面前,医护人员、公安民警、街办社区工作人员等不畏危险冲在一线,为广大民众筑起一道道安全防护,当前疫情正在得到有效控制。而在各个领域也涌现出各种逆行者,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就组建起了疫情防控志愿者先锋队,学院全体师生踊跃请战,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 据了解,为应对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坚决阻断病毒的扩散蔓延,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健康安全,12月23日,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向全院师生发出了“全力以赴,听从指挥”的倡议,号召全院师生做好秩序维护、宣传引导、应急救援、学业及就业帮扶、心理疏导类疫情防控辅助工作,助力校、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院师生积极响应,一个疫情防控志愿者先锋队迅速成立。 请战书上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充满了力量,彰显出刑事法学院全体师生打赢战“疫”的坚定信念!那一个个签名和红手印背后,体现的是一位位师生的初心和使命,在这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中,病毒无情人有情,越是艰险越向前。全体师生,服从安排,全力以赴,不惧严寒,不畏艰险,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 “实际上,疫情面前,学院师生们没有退缩的,出现了很多感人事迹。”,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侯红梅表示,疫情封控伊始,学校的学工干部就都带着行李住进了学校,以应对严峻的防控形式。学院有一个辅导员上午领结婚证,下午就住进了学校,为了考研监考,由于原来安排的监考老师有部分被封控管理,需要补充很多人,此时,学院快退休的老师都积极报名补充缺额,在疫情危险面前,大家没有人退缩。还有学生晚上发烧,辅导员二话不说带着去就医,一熬就是几个通宵,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啥话都没有。“我们学院志愿者先锋队将为秩序维护、宣传引导、应急救援等等多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愿长安常安,山河无恙。” 记者 杨德合
2021-12-24西北政法大学高度重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学生中的宣传教育实践。该校立足特色优势,精心谋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切实落实以“学理论、强引领、下基层、促创新”为思路的法治教育“四步法”,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调研、普法宣传等形式,将线上与线下、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学生中“暖”起来,在实践中“活”起来。 ——学理论,夯实法治思维。该校高度重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教育研究。一是积极参与“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活动,通过设立主分会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了“三个全覆盖”的学习,即校院主要领导全覆盖、专业任课老师全覆盖、各学院各年级全覆盖。二是积极搭建教学载体。该校从2020-2021学年春季学期开始,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将该课程作为法学专业必修课程,其他专业通识选修主干课程。面向全校师生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系列讲座课10讲。三是不断拓宽教学渠道。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典》等内容,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增设专题,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上以扎实的学识素养持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课下以撰写论文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把学习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倡导全校师生认真学、系统学、深入学。 ——强引领,开展主题活动。一是积极打造“法暖万家”育人活动品牌,充分发挥法学学科特色,分阶段、多层面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为主题的学习活动,逐步形成学生、学院、学校、社会“四线联动”的育人活动体系。二是定期举办法治文化活动季,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学术讲座、文化沙龙、实务模拟、普法宣传等丰富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提升第二课堂活动品牌。三是通过组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协同推进校纪校规、红色法律文化、传统法律文化等内容教育专题,促进法治文化在学生群体中走深走实。 ——下基层,落实法治宣传。一是打造法治宣传队伍。在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和“自强之星”获奖学生中选任优秀代表,充分组织动员学生组成团队,赴家乡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深化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二是加强普法宣传力度。该校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深入陕西、甘肃、山东、四川等全国十余个省份的红色教育基地,深入公司、农村、社区、学校,发放普法知识读本,解答法律问题,营造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社会氛围。三是拓展社会调研深度。该校学生聚焦热点问题,围绕“基层普法现状”“民法典与劳动合同纠纷”“公民对民法典的认识”“律师如何看待民法典”等主题,与职业律师进行深度访谈,开展社会调研,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促创新,丰富学习载体。一是汇聚学习成果。采用实地宣讲、实践调研、法律咨询、主旨演讲、文艺演出等方式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及民法典学习调研宣传活动,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心得体会等形式集中进行成果展示。二是创新宣传载体。在专业教育宣传的基础上,增加书法、绘画、短视频等形式来创新学习,用学生受众广、关注度高的网络宣传媒介,传播习近平法治思想。三是构建联动载体。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选择线上普法方式,通过小红书、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推广介绍民法典,扎实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
2021-12-24中国青年网西安12月23日电 “我们都是西北政法大学的一员,也曾都是军人,而今三秦大地疫情肆虐,我们恳请出征抗疫,望组织批准!”自12月22日起,西安市大学实施封闭式管理,西北政法大学22名退伍大学生连夜写下“请战书”,要求加入到抗疫一线的队伍中去。 退伍大学生写下请战书。西北政法大学供图 “我报名参加公安学院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积极参与校园抗疫志愿工作,带头扛起使命责任、带头落实防疫要求、带头发扬伟大抗疫精神,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据介绍,在退伍大学生写下“请战”书的同时,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向全体学生党员发出了“共克时艰,党员我先行”的倡议,支部47名正式党员和45名发展对象全部参与其中。(张佼)
2021-12-23近年来,西北政法大学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多措并举,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形成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氛围。 西北政法大学师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定期组织各民族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先后邀请专家学者作“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方略百年探索与显著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维度”等学术报告,集体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正确认识、坚决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注重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撰写论文、参与课题调研等方式深化理解和认识,厚植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 西北政法大学各民族同学开展校园文艺活动 ——完善交流合作机制,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平台。与省委统战部共建陕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开展民族团结法治保障、城市民族工作法治化研究,为做好少数民族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和理论支持。建立党员干部、党员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定期谈心谈话、一对一学业帮扶等机制。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们一起学习成长”活动,解决少数民族生学生学业困难,促进提升学习积极性,在日常学习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北政法大学各民族师生欢度国庆佳节 ——建强骨干教师队伍,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师资保障。选派教师参加全国民族研究中青年骨干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增强理论阐释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凝聚了一批关爱民族学生、熟悉民族宗教政策、专业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为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保障。
2021-12-15本报讯 记者郑剑峰 12月9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延安实践——新时代“十个没有”高峰论坛在西北政法大学召开。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张荣刚,陕西省延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汉平分别致辞,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汪世荣主持本次论坛。 本次高峰论坛旨在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深化平安建设理论研究,研讨制定《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指导性标准体系》,加快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共同谱写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新篇章。 张荣刚在致辞时说,西北政法大学作为西部法学教育的重镇,将持续加强与延安市的合作,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在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研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领域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把延安精神弘扬好传播好,共同助力平安陕西、法治陕西建设。 严汉平表示,希望地校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法学教育研究与地方法治实践有机结合,更好指导延安市各级政法单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延安精神为灵魂强化思想引领,以“十个没有”为目标推进平安联创,以“两说一联”为载体推进矛盾联调,以综治中心为抓手推进问题联治,以全科网格为依托推进服务联抓,加快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据介绍,近年来,延安市坚持从延安时期“十个没有”社会治理成功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入开展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创建活动,实现行业领域全覆盖,平安建设满意度由2017年的93.6%提升至2020年的96.2%。
2021-12-15由陕西省政治学会、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中国的民主》白皮书专题学术研讨会12月12日在西安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苏州大学等省内外10所高校的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的民主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国民主价值理念、发展历程、制度体系、参与实践和成就贡献的重要文献。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中国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的民主,推动了国家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实现了人民幸福,是高质量的民主。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鲜明理念,也有现实体现;既有制度程序,也有参与实践;既促进了中国发展,也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有机统一的民主体系。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民主的模式不是单一的,要坚持中国的民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设计和发展,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发展之路。 12月4日,在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赵岩)
2021-12-14China's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is a kind of high-quality democracy in which the people are masters of the country, Chinese experts said at a webinar on the quality of democracy on Friday. The event was led by 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and hosted by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 Rights in Xi'an, Shaanxi province. Yang Zongke, president of NWUPL, said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path and democratic model a country chooses depend on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as well as its leve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judge whether a country is democratic or not, the key lies in "whether the people are truly masters of the country", he added. Ou Shujun,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in Beijing, said the key for a political community to avoid political decline and obtain political order is not the form of democracy, but the quality of democracy. Qian Jinyu, executive deputy director of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 Rights of the NWUPL, said based on its own democratic practice, China creativel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which recognizes the diversity of human democracy. Zhang Shiwei, a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NWUPL, said people's democracy led by the proletariat has made fundamental innovations in concept, system and practice. "It has realized the essence of the people as masters of their own country and is a kind of high-quality democracy," he said. Wei Nanzhi, a researcher from the Institute of American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aid that in recent years,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worsened, and the US democracy has increasingly debased into an oligarchy of the minority. Jiang Yan, a doctor in law fro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aid the social problems caused by guns have been on the rise in the US, but the government is controlled by the arms dealers and political groups. Its inaction on gun control has led the US into a vicious cycle of institutional problems with guns, he said, adding that it "has democracy in name but not in reality" in this regard.
2021-12-1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互联网金融征税依据难以核实的技术性难题 ●税务信息透明化趋势越来越清晰,高净值人群跨境税务处理须合规 ●离岛免税走私监管应以监管物品为基础,由异常物流锁定异常人员 ●建议人民法院通过案例指导形式对资本交易涉税法律问题提供指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金融是经营活动的资本化过程,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如何进一步完善金融税法,让金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财税法学界和实务界近日展开了一次探讨。 在日前由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和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工商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和海南华宜财经研究院承办的第三届金融税法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国富浩华(北京)税务师事务所、北京明税律师事务所等实务界的专业人士,就资本交易的税法规制、优化自贸港(区)营商环境的创新税收治理等问题深入交流。各方视角不同,但一致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金融税法可以也应当有更多作为。 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需税法规制护航 “经过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维持在8%左右,高于同期美国等金融强国,但发展水平还不高,需要创新,需要金融税法规制促进。”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龚六堂开宗明义。 “依法纳税是财富安全的通行证。”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这样诠释财富与纳税的关系,并以网红主播课税热议、股权激励所得税问题为例,分析强调了完善金融税制对保障纳税人权益和国家税收利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张荣刚提出互联网金融的税收法律问题。他说,互联网金融具有虚拟性、无界性等特征,目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三大业务运营模式。现实中,由于现行税法中还没有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规定,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课税,只能延伸现行税收法律体系的相关规定,模糊适用。尤其对于众筹融资业务,由于参与者没有经过工商登记,对其课税存在主体难以确定、类别难以划分、管辖难以明确、税务登记难以落实、税收监管难以开展等问题。他认为法律滞后于业态创新正常,但不能形成太大脱节,要通过优化税收法律制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数字化税收征管,建立税务登记、信息处理、电子申报和多主体协调的机制,解决互联网金融征税依据难以核实的技术性难题,既促进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健康发展,又保障国家税收安全。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席晓娟以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10月开始对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和持续监管为背景,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连接税制的法律规定和利弊。她介绍说,在该法律框架内,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已持有被控股金融机构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或资本总额超过25%的公司,连接税制是指母公司与子公司合并申报纳税,被视为同一所得税纳税主体,使得母子公司可以平衡税负,体现税收中性原则和实质课税原则。但是,该设计存在可能催生避税和增大内幕交易等弊端,还需要特别规制。她认为中国大陆可以建立能够防止避税和内幕交易的连接税制,比如明确金融控股公司合并纳税条件、确定会计年度、明确合并申报所得税的费用分摊处理、对违反独立交易原则的关联交易实施特别纳税调整等。 完善法律规定制约高净值人群跨境避税 “随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动的共同申报准则(CRS)逐步实施,高净值人群跨境避税衍生出新样式,但合规应当是跨境税务处理的方向。”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郝琳琳提到了颇有看点的话题。 CRS是推动国与国(地区)之间税务居民涉税账户信息交换机制,概念来自美国为防止美国纳税人逃避税务而实行的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FATCA),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加入,我国2018年开始自动交换CRS下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 郝琳琳表示,长期以来,不少高净值人士利用关联方之间转让定价、在国际避税地建立离岸架构且长期不做分配等方式跨境避税,但随着海外金融账户涉税信息交换时代到来,这些避税措施逐渐行不通了。加入CRS机制后,我国已在修订个人所得税法时引入反避税规则。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明确,有“个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本人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额,且无正当理由”等三种避税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这补充了我国过去个人所得税法没有反避税规则的空缺。不止如此,该法第十条还增加了离境清税的条款,即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也就是说,高净值人士通过移民移资也要进行清税申报。在一系列反跨境避税规制下,不少高净值人士通过修改离岸家族信托架构,避免离岸公司信息被穿透。郝琳琳还举了一个将离岸家族信托改设在美国某地的真实案例,该操作基于美国目前没有加入CRS。不过,在她看来,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因为美国和中国早在2014年就草签了一个涉税金融账户信息交换协议,双方依据FATCA交换个人金融账户信息只是时间问题,届时这种变通会以失败告终。 她强调指出,税务信息透明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新加坡开始实施严格的“中央登记册”制度,著名“避税地”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相继颁布经济实质法案,都意味着纳税人的税务信息将越来越透明。因此,今后高净值人士保护和传承财富要合规。她建议将个人所得税法的反避税规则进一步细化,把合理商业目的和经济实质共同作为评判避税行为的标准,精准反避税。这也是在共同富裕视角下维护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海南自贸港离岛免税走私监管有待完善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2021年6月10日颁布施行,海南自贸港税制创新成为讨论热点。除了通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制创新推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但不能让自贸港变成“避税港”的共识外,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荣提到了不容忽视的离岛免税走私监管问题。 离岛免税是指对乘飞机、火车、轮船离岛(不包括离境)旅客实行免进口税购物,在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免税商店内或经批准的网上销售窗口付款,在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指定区域提货离岛的税收优惠政策。免税税种为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离岛免税2011年4月开始在海南省试点,2020年7月1日调整,根据《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对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财政部公告2020年第33号),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从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且不限次数。刘荣说随着这一调整,海南自贸港离岛免税交易急剧增长,2020年7月~2021年9月,海南自贸港离岛免税货物销售额达652亿多元,离港免税购物1034万人次,大大促进了海南免税商品市场的繁荣。但不容忽视的是,离岛免税走私犯罪随之明显增加。 已破获案件显示,目前海南自贸港离岛免税走私都是有组织犯罪,参与人数众多。前端一般由一个电商或者微商接受订单,之后招募人员,让成百上千人以蚂蚁搬家、化整为零的方式带货离岛,然后化零为整,再向终端销售。其间常常经过十多道环节,走私者之间关系弱化,但购、运、储、销形成闭环,隐蔽性很强。这对海南离岛免税走私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加上海南自贸港法第十五条规定“海关实施低干预、高效能的监管”,过去依靠海关监管的方式在海南自贸港已经不适用。 在刘荣看来,海南自贸港离岛免税走私没有跨越关境,物品都已清关,其本质不是传统的通关走私,而是一种新型的后续走私,核心是销售行为,这在司法实践中已得到确认。不过,这种离岛销售行为已超出海南的监管范围。为有效打击离岛免税走私犯罪,刘荣建议离岛免税走私监管以监管物品为基础,由异常物流锁定异常人员,形成由物及人的“低干预、高效能”监管模式。 解决金融创新涉税问题要从根本上努力 税法规定的股权激励对象为个人,股权激励大多通过持股平台实现,差异如何处理?股权激励形式复杂多样,股权激励在税务处理上如何相协调?结合讨论中提到的有关股权激励涉税问题,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熊伟总结指出,资本交易涉税问题,更多其实是基础性法律问题。 他分析说,之所以股权交易和其他金融创新在税法领域有不少争议,有关涉税处理没有统一标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关问题在现行的民商法等基础性法律中找不到答案,而税务执法又不能回避,只能在职权范围内探索。民法确定的意思自治原则也给交易行为带来了不确定性,税务机关很难对有关问题作出精确处理。建议实务界与政策制定、执行机关多交流,建议法院通过案例指导的形式,对资本交易涉税法律问题提供一些指引,推动各方逐渐形成共识,完善法律。 针对有关自贸港税收优惠要与税收中立原则平衡的发言,熊伟表示,海南自贸港定位高远,意在推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应该不只着眼于吸引公司和人才,而应面向国际市场作出的特殊安排。如果说有关特殊安排会对税收中立有影响的话,更多应考虑保持国际市场意义上的税收中立。
2021-12-07记者 陈慧娟《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05日07版) 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除前言与结束语外,白皮书共分为5章,阐述了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为何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以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白皮书既介绍了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也说明了我国如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等具体民主实践。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认为,白皮书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民主的宗旨和特色,即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为起点、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指向、以人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衡量尺度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秉承着对人民负责的初心,真诚地规划民主;在整个政策参与和决策制定的过程中,贯彻民主的原则,构筑起真实的民主;民主运行的结果是要所有人得到生活质量的提升,是真正有效的民主。这就摆脱了将民主仅仅视为一种口号、一个标签、一面旗帜的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将民主的本质内核贯彻到了治国理政的全方位、全成员、全过程。 “现代西方民主理论越来越将民主等同于选举,实际上出现了‘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等现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表示,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选举民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有协商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环境中,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这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白皮书以事实说话,表明我国的民主是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师伟分析,民主质量的高低,固然有不同的比较维度,但任何比较的维度都不能不考虑民主实质内容的实现程度、民主程序及形式的完善程度及民主客观上所达成的治理绩效。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质量,在民主的实质内容上,表现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彻底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在民主体系中的至高无上地位和贯彻落实的充分性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在形式及程序上则表现为全过程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和全覆盖,在治理绩效上则在充分实现民主之共同价值的同时,还实现了科学高效合理公平的国家治理,成为一种最广泛、最真实和最管用的民主,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水平。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孟庆涛进一步阐述,从美西方国家将民主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的效果来看,多数实行美西方推销的所谓民主制度的国家,在国家治理上多不理想。而我国将“治理绩效”作为评价一个国家制度有效与否、有竞争力与否的根本标准,将自由、民主、人权等纳入治理绩效框架,注重将经济绩效、政治治理模式、人权发展模式等结合起来,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理论、经验和发展模式。 白皮书强调,国际社会哪个国家是不是民主的,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来评判,而不应该由自以为是的少数国家来评判。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可谓当今世界多样性民主实践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从本质上承认人类民主实现方式的多样性,也必然从本质上认同人类现代化道路的多元性。”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锦宇指出,我国的民主既注重制度程序,更注重实际效果,既注重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民主制度体系,更注重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对作为人类政治文明伟大发展成果的民主真谛的一次回归,必将在不断追求实质性民主的过程中彰显其独特的优越性,从而为建构人类民主政治话语新秩序作出独特的贡献。
2021-12-06【陕西日报】全国首个法治微短剧创作基地落户西北政法大学&别苍蝉辫;丑迟迟辫蝉://别蝉产.蝉虫诲补颈濒测.肠辞尘.肠苍/辫肠/肠辞苍迟别苍迟/202504/26/肠辞苍迟别苍迟冲905131.丑迟尘濒
春风拂古镇,光影映笑颜。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用影像讴歌新时代发展成就,4月24日,西北政法大学社区组织40多名社区摄影爱好者前往商洛丹凤开展“光影记录新时代·镜头拥抱好春光”主题摄影采风活动。 四月的棣花古镇,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处处洋溢着和暖的气息。大家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和手机,在烂漫春光中用镜头捕捉古镇在新时代下的崭新风貌。青砖黛瓦间绽放的春花、修缮一新的传统民居、游客脸上幸福的笑容,都成为摄影爱好者们重点记录的题材。 采风活动不仅为社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创作平台,用影像讲述着新时代的发展故事,同时也将满园春色尽收镜中,更让大家通过实地采风,深刻体会到在党的领导下,城乡面貌发生的新变化。参与者们纷纷表示,要用更多优秀摄影作品展现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记录伟大祖国的发展成就。 社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用艺术形式讴歌新时代,传播正能量,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通讯员 金山) 责任编辑:汪瑢 【群众新闻网】西北政法大学社区举办居民摄影采风活动 https://www.sxdaily.com.cn/2025-04/27/content_11154742.html
近日,西北政法大学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签约仪式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人权研究中心报告厅举行。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主任刘剑与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致辞,并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陕西知识产权局局长沈黎萍出席活动。签约仪式由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孙昊亮主持。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主任刘剑与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建立合作机制,聚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专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打造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精品项目和精品课程,不断拓展培训的深度与广度,持续丰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稳步推进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的可及性,切实提升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效能,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共同发展。 陕西知识产权法治研究院高级顾问马治国教授授课 签约仪式之后,由西北政法大学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联合主办,陕西知识产权法治研究院承办的“面向丝绸之路地理标志应用人才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通过本次培训,希望以地理标志人才培育为切入点,推动地理标志产物和服务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应用实践与创新发展。 西安报业全媒体 彭峰 【西安发布】西北政法大学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https://xafbapp.xiancn.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51548/7119642.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