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片说明:中国著名土地法专家、西北政法大学黄河教授正在用自己多年收集的近现代地契进行实物教学 人民日报 杜江 摄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片说明:11月17日晚,被更换的旧校牌 人民日报 杜江 摄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片说明:2006年11月18日上午,前身为陕北公学、延安大学的西北政法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在西北政法大学工作40多年的老教授石文琰家里,他高兴地让2006级的新生为他们佩带上新校徽,并为大家讲述学校的发展历史。 人民日报 杜江 摄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片说明:在西北政法大学挂牌仪式上,同学们打出展翅飞翔的旗帜,预示着学校更美好的明天。人民日报 杜江 摄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片说明:在西北政法大学书记朱开平(左一)、校长贾宇(右一)的陪同下,陕西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袁纯清(左二)、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赵虹(右二)为西北政法大学揭牌 人民日报 杜江 摄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资料图片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资料图片:毛主席给陕北公学的学生作报告
2006-11-19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党委宣传部配图 摄影 杜超英) 本报讯(记者 江雪)当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袁纯清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虹一起揭开崭新的校牌时,师生们欢声雷动。昨日,西北政法大学设置暨揭牌大会召开,这所有着悠久历史的法科大学,从此跃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1937年,为培养抗日干部,党中央在延安成立陕北公学,开创了党办高等干部学校之先河。69年沧桑巨变,学校历经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等变迁,“文明公正,严谨求实”的校训始终一脉相承。今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昨日的大会上,副省长朱静芝宣读了更名通知,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省委副书记杨永茂分别讲话。赵大程说,西北政法大学的成功更名是我国法学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杨永茂在发言中指出,西北政法大学的更名标志着陕西在建设高教强省的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可喜的一步,并代表省委对西北政法大学提出了五点希望。 大会之后,刑法学专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还为师生们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2006-11-19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党委宣传部配图 摄影 杜超英)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北政法学院正式更名升格为西北政法大学。11月18日上午,西北政法大学在长安校区隆重举行设置暨揭牌仪式。揭牌大会由省委常委、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郭永平主持,副省长朱静芝宣读了教育部更名通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袁纯清,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赵虹揭牌;教育部法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大程,省委副书记杨永茂先后在会上讲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省委常委宋洪武、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遵义、省高院院长赵郭海、省检察院检察长胡太平等出席会议。 西北政法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的学校。其前身是1937年诞生的陕北公学,历经调整合并,于1958年成立了西安政法学院,196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建校以来学校培养出法律等各类专业人才5万余人,为陕西、西北乃至全国的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目前,学校专业涵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商学、工学四大学科门类,学校在校本科生近1.5万人,研究生2400多人。 杨永茂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学校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提高的表现,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标志着西北政法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陕西在建设高教强省的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作为国家布局在西北地区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西北政法大学在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杨永茂希望西北政法大学的领导和广大教职工以更名为契机,再接再厉,戒骄戒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始终牢记为人民办教育、为社会办大学的基本宗旨和历史使命,不断探索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认真贯彻“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原则,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切实加强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把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构建和谐陕西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记者 王鸣琦)
2006-11-19新华网西安11月18日(毛薇薇)大雁塔旁,终南山下,历经风雨的西北政法大学已走过69年的光辉岁月。西北政法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西安,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富有丰厚文化底蕴的高等学校。 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共中央创立于延安的陕北公学和1941年建立的延安大学,此后历经上世纪50年代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和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等发展阶段,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和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革命干部。 1958年,西北大学法律系并入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安政法学院;1962年与陕西财贸学院合并更名为西安政治经济学院;1963年定名为西北政法学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1980年后成为司法部主管的全国五所高等政法院校之一。2000年,学校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由陕西省主管; 2006年11月正式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陕北公学(1937-1941)——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干部高等学校1937年,为了培养抗日干部,党中央决定成立陕北公学,校址定在延安东门外。校长是成仿吾,副校长是罗迈(李维汉),陕北公学抗战时期与“抗大”齐名,强烈地吸引着全国各地和海外的进步青年奔赴这里。陕北公学开创了党办高等干部学校之先河,为党的干部高等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办学4年培养了13000名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10月23日毛泽东主席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与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 1938年3月10日,毛泽东同志又一次为陕公题词:“陕北公学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因为他为抗日救亡而设,因为他收纳了全国乃至海外华侨的优秀儿子。”他豪迈地说:“有了陕公,中国就不会亡!” 校歌:这儿是我们祖先发祥地,今天我们又在这儿团聚,民族的命运全担在我们双肩,抗日救亡要我们加倍努力,忠诚、团结、紧张、活泼,战斗地学习!努力,努力,争取国防教育的模范。努力,努力,锻炼成抗战的骨干。我们忠实于民族解放事业,我们献身于新中国的建设,昂头看那边,胜利就在前面! 教育方针:坚持抗战 坚持持久战 坚持统一战线 实现国防教育 培养抗战干部校风:忠诚 团结 紧张 活泼 延安大学(1941-1949)——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1941年9月,经党中央研究决定,陕北公学与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校址在陕北公学原址。1943年,延安“鲁艺”、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行政学院依次并入延安大学。延安大学历时8年,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培养了万余名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培育了“立场坚定、公正无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老延大”精神,积累了创办综合大学的宝贵经验。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党的教育事业、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育方针:适应抗战和边区建设需要,培养和提高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工作干部。进行中国革命历史与现状的教育,以提高学员的革命理论水平;加强民主主义建设的思想修养,以培养学生的革命立场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学校教育和各实际工作部门及实际活动相结合,以便使实际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学与用的统一。 学风:自由思想 实事求是 埋头苦干 遵守纪律 主动自治 团结互助教风:教师有讲学与研究的自由;教师与实际有密切联系;教师与学院打成一片;教师经常进行自我教育。 延大教师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兼职教师,即实际工作部门的负责干部;一部分是专门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可谓群贤毕至,大家云集。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49-1953) 1949年,为了培养适应新中国政权建设所需的各类干部,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延安大学迁到西安,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陕西省政府主席马明方兼任校长。1949年民大校部和二部迁驻高陵县通元坊;一部、三部迁驻泾阳永乐店。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有优良的校风、学风,有充实的学习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她办学4年,为西北五省区培养了各类建设干部11000余名,为西北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校风:忠诚老实 实事求是 团结互助 艰苦朴素 西北政法干部学校(1953-1954)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1954-1958) 1953年3月,为了提高西北地区政法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改组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成立西北政法干部学校。1954年学校更名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为西北及周边一些省份培训县级民政、司法、检察、监察干部。校址由通元坊迁至西安南郊。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在办学5年中,为西北五省区和内蒙、河南、山西、四川等地培训在职公、检、法干部2154人;举办民族班17期,培训民族干部305人。 西安政法学院(1958-1962)——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政法院校 西安政治经济学院(1962-1963) 西北政法学院(1963-2006) 1958年8月,经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西北大学法律系调入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安政法学院,从此开始了学校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历史。 1962年陕西省委为贯彻党中央对于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方针,将西安政法学院、陕西财贸学院合并为西安政治经济学院。 1963年8月,国务院作出把西安政治经济学院分为西北政法学院和西安财经学院的决定;同年9月1日,西安政法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到“文革”前,学校成为全国著名的四所高等政法院校之一,培养了一批哲学、法律、新闻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为西北地区民主法制建设、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革”期间,学院惨遭破坏,直至1972年撤销。陕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将学院教师安置在部分高等院校,保存了师资力量,为学院的复办储备了师资队伍。 1978年8月国务院批准西北政法学院在原校址复办。1979年开始招生,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1980年以后划归司法部主管。90年代末,学院形成以法学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西北政法大学(2006-)——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的中心、陕西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 2005年12月西北政法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更名大学的评审,2006年11月正式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今天的西北政法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具备了相当的办学规模和较强的学科实力、师资力量、学术环境、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成为了一所以法学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府。 西北政法大学将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建设法学特色鲜明、人文、经济、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开放性、高水平的教学研究性政法大学而不懈奋斗。
2006-11-19西北政法学院更名西北政法大学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网西安11月18日(毛薇薇)11月18日上午,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仪式在陕西西安举行。 西北政法大学的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共中央创立于延安的陕北公学。1941年,陕北公学与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了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南迁西安,改建成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又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次年更名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196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2000年,学院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由陕西省主管的学校。近年来,该校为全国、尤其是西部政法基层系统培养了大量的司法干部,被誉为“政法干部的摇篮”。 2006年11月西北政法学院正式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据了解,更名后的西北政法大学将成为一所以法学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府。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5000人。西北政法大学由陕西省领导和管理。 辉煌的历史:从陕北公学到西北政法大学 新华网西安11月18日(毛薇薇)大雁塔旁,终南山下,历经风雨的西北政法大学已走过69年的光辉岁月。西北政法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西安,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富有丰厚文化底蕴的高等学校。 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共中央创立于延安的陕北公学和1941年建立的延安大学,此后历经上世纪50年代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和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等发展阶段,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和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革命干部。 1958年,西北大学法律系并入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安政法学院;1962年与陕西财贸学院合并更名为西安政治经济学院;1963年定名为西北政法学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1980年后成为司法部主管的全国五所高等政法院校之一。2000年,学校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由陕西省主管; 2006年11月正式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陕北公学(1937-1941)——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干部高等学校1937年,为了培养抗日干部,党中央决定成立陕北公学,校址定在延安东门外。校长是成仿吾,副校长是罗迈(李维汉),陕北公学抗战时期与“抗大”齐名,强烈地吸引着全国各地和海外的进步青年奔赴这里。陕北公学开创了党办高等干部学校之先河,为党的干部高等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办学4年培养了13000名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10月23日毛泽东主席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与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 1938年3月10日,毛泽东同志又一次为陕公题词:“陕北公学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因为他为抗日救亡而设,因为他收纳了全国乃至海外华侨的优秀儿子。”他豪迈地说:“有了陕公,中国就不会亡!” 校歌:这儿是我们祖先发祥地,今天我们又在这儿团聚,民族的命运全担在我们双肩,抗日救亡要我们加倍努力,忠诚、团结、紧张、活泼,战斗地学习!努力,努力,争取国防教育的模范。努力,努力,锻炼成抗战的骨干。我们忠实于民族解放事业,我们献身于新中国的建设,昂头看那边,胜利就在前面! 教育方针:坚持抗战 坚持持久战 坚持统一战线 实现国防教育 培养抗战干部校风:忠诚 团结 紧张 活泼 阅读全文 教育部对于同意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的通知 经批准 西北政法学院更名西北政法大学
2006-11-19本报讯(记者 呼延思正)西北政法学院更名设置为西北政法大学,昨日在长安新校区举行了隆重的揭牌挂牌大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虹、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以及陕西省领导袁纯清、杨永茂、宋洪武、朱静芝等出席了大会。 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延安的陕北公学和延安大学,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经以后多年发展变化,1963年定名为西北政法学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后成为司法部主管的全国5所高等政法院校之一。 在昨日大会上,副省长朱静芝宣读了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的通知。经教育部批准,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为多科性本科学校,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5000人。西北政法大学由陕西省领导和管理,其发展所需经费由陕西省统筹解决。 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袁纯清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虹为大学新校牌揭帷。新校牌使用了书法家舒同的字体。舒同生前曾两次为原西北政法学院书写过校牌,所写牌匾笔力雄劲、气势飞动。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党委宣传部配图 摄影 杜超英)
2006-11-19(党委宣传部刻录自陕西卫视11月18日18:30陕西新闻联播) 西北政法学院今天正式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代省长袁纯清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虹为学校更名揭牌。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省委副书记杨永茂分别代表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致辞祝贺。 西北政法大学前身为1937年党中央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后经调整、合并,于1958年成立了西安政法学院,1963年更名西北政法学院。 省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郭永平主持更名设置大会。 赵大程说,作为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学校,西北政法大学不仅为我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在办学思路、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他希望西北政法大学师生以更名为契机,把学校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杨永茂说,西北政法大学的更名标志着陕西在建设高教强省的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希望西北政法大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要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建立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推动科学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要以改革为动力,推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动教学改革,要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为广大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构建和谐陕西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省上领导宋洪武、刘遵义、朱静芝及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更名仪式。 (陕西台报道)
2006-11-18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2006年10月27日,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教授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熊晓芳女士专访(冯卫国拍摄)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賈宇:用現代法律精神建一流服務型大學 香港文匯報駐陝西記者 熊曉芳 借西北政法學院將於11月18日正式更名為西北政法大學之際,記者專程採訪了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賈宇教授。 秉承老延大傳統繼往開來 西北政法大學坐落於聞名中外的古都西安,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的高等政法院校,是西北地方高等法學教育與法學科研中心。其前身是1937年9月成立的陝北公學,後經歷了延安大學、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西北政法幹部學校、中央政法幹部學校西北分校,1958年經中央批准,組建西北政法學院,承擔起為西北地方培養政法類專業人才的重任,2005年12月經教育部專家組評審升格為大學。建校以來,西北政法大學已培養法律及各類專門人才近6萬人,同時,隨著近年來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逐漸邁向以法為主、經、管、文、哲、工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型大學。 我國著名刑法學專家賈宇教授2006年6月出任校長以來,積極宣導“學術自由,服務為主”的辦學新理念。他表示,現代法律提倡民主、自由、平等、秩序、公正的精神,對於他所從事的大學管理亦有很大幫助。今年6月份上任的他決意要把西北政法大學建成一所學術自由、服務為主的外向型大學。 賈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西北政法大學在近70年的辦學歷史中,“老延大”傳統成為西北政法大學不斷創新、進取的精神源泉,長期的法律研究更使他認識到,將法治精神、人文傳統融入到大學管理中去,會促使西北政法大學成長為21世紀的現代大學,使之服務於西部,服務於更多的來西部創業的企業、客商。 服務於教學科研全力營造學術樂園 西北政法大學是現任校長賈宇的母校。1963年出生於青海省貴德縣的賈宇,1983年畢業于西北政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1986年在該校獲法學碩士學位;1992年考取武漢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師從著名刑法學家馬克昌教授,1995年畢業後回母校任教,2006年出任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賈宇教授主要學術研究為刑事法學和國際刑法問題,他長期關注的學術問題是“全球死刑的存廢問題”,學術造詣斐然,2002年被武漢大學法學院聘為刑法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同年被聘任為國家司法考試命題委員會委員。 多年從事法律研究讓賈宇在大學管理中也頗有裨益,他把現代法學中民主、自由、平等、秩序、公正的精神運用到管理中,大力宣導服務型管理。他認為,管理是一個方面,更多的是服務,行政和後勤部門的管理者要更好的為教師和學生服務,而作為校長,他則會更多的為管理者服務。“大學不是機關和企業,其核心是教師和學生,主體是教學和科研。” 賈宇表示,要把西北政法大學營造成學術樂園和學問天堂。建設學科,創新學術,培養學者,優化學風,廣納賢才。 “在不違反國家法律的前提下,學術無禁區。”賈宇認為,學術管理行政化是學術的天敵,學術自治是所有學者的理想,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分野亦是學術自由的核心問題,大學必須有學術創新的廣闊空間。他崇尚學術自治、學術自由,而且帶頭不擔任學術委員會主席和職稱評定委員會主席。 賈宇表示,近期將著力改善教師工作條件,增加學生對學校事業發展的參與度,規範管理後勤部門工作制度。快速建立現代化大學治理模式,管理權力下放,工作重心下移,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樹立教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促使各學院進入良性發展軌道,擴大校領導思考更多大發展的空間。 為港企法律服務有得天獨厚優勢 “香港是與我校交流時間最長、交往最頻繁的地區,至少有10多年的歷史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深入和CEPA的實施,港企北上、西進已成為一大趨勢和潮流,投資西部的港企、港資、港商越來越多,由於兩地社會制度的差異,他們在西部投資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法律問題,西北政法大學願借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賈宇告訴記者,願與香港各界開展更廣泛的深入合作、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 賈宇介紹說,西北政法大學在為港商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方面具有其他任何機構無可比擬的優勢。第一,西北政法大學歷史悠久,人脈廣播。最早可追溯到1937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創辦的陝北公學。2005年12月通過教育部專家組評審升格為大學。在近70年的發展歷程中,為社會培養了近6萬名政法專業人才,被譽為“政法幹部的搖籃”。第二,西北政法大學新建占地1078畝新校區,環境優美,功能齊全,全日制在校生達15000人。第三,西北政法大學是西北地方惟一的政法類大學,在辦學中,與西部地區的黨政和法律界建立了良好的人脈關係,在西部各省工作的校友也都可以隨時、隨地提供相關法律服務。 冀港生“北上”盼與港更多交流 賈宇介紹說,西北政法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律師協會之間存在長期的合作,雙方多次互派學者和學生訪問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雙方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今後將拓展協定交流範圍,簽署交流協議,深化交流程度,除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外,加強教師長期進修和科研合作,例如聯合培養碩士生和學歷教育等。 賈宇極力推崇開放式辦學,他表示,要把眼光投向海外,擴大合作區域,把西北政法大學辦成近6萬名校友共同的大學。盡可能地擴展海外和港澳臺地區的優秀生源。西北政法大學擁有面向香港招生的名額,賈宇表示,歡迎香港學生踴躍報考,來十三朝古都西安學習。
2006-11-14华商报讯(记者 李勇钢)教育部日前复函陕西省政府,同意位于西安的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同时撤销原西北政法学院建制。 西北政法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1941年,陕北公学与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了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南迁西安,改建成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又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次年更名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196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2000年,学院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由陕西省主管的学校。近年来,该校为全国、尤其是西部政法基层系统培养了大量的司法干部,被誉为“政法干部的摇篮”。 据悉,更名后的西北政法大学系多科性本科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的任务。该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5000人。
2006-10-262006级迎新联欢会实况录像01 2006级迎新联欢会实况录像02 2006级迎新联欢会实况录像03 2006级迎新联欢会实况录像04 2006级迎新联欢会实况录像05 2006级迎新联欢会实况录像06 2006级迎新联欢会实况录像07
2006-10-19【陕西日报】全国首个法治微短剧创作基地落户西北政法大学&别苍蝉辫;丑迟迟辫蝉://别蝉产.蝉虫诲补颈濒测.肠辞尘.肠苍/辫肠/肠辞苍迟别苍迟/202504/26/肠辞苍迟别苍迟冲905131.丑迟尘濒
春风拂古镇,光影映笑颜。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用影像讴歌新时代发展成就,4月24日,西北政法大学社区组织40多名社区摄影爱好者前往商洛丹凤开展“光影记录新时代·镜头拥抱好春光”主题摄影采风活动。 四月的棣花古镇,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处处洋溢着和暖的气息。大家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和手机,在烂漫春光中用镜头捕捉古镇在新时代下的崭新风貌。青砖黛瓦间绽放的春花、修缮一新的传统民居、游客脸上幸福的笑容,都成为摄影爱好者们重点记录的题材。 采风活动不仅为社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创作平台,用影像讲述着新时代的发展故事,同时也将满园春色尽收镜中,更让大家通过实地采风,深刻体会到在党的领导下,城乡面貌发生的新变化。参与者们纷纷表示,要用更多优秀摄影作品展现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记录伟大祖国的发展成就。 社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用艺术形式讴歌新时代,传播正能量,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通讯员 金山) 责任编辑:汪瑢 【群众新闻网】西北政法大学社区举办居民摄影采风活动 https://www.sxdaily.com.cn/2025-04/27/content_11154742.html
近日,西北政法大学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签约仪式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人权研究中心报告厅举行。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主任刘剑与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致辞,并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陕西知识产权局局长沈黎萍出席活动。签约仪式由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孙昊亮主持。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主任刘剑与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建立合作机制,聚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专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打造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精品项目和精品课程,不断拓展培训的深度与广度,持续丰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稳步推进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的可及性,切实提升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效能,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共同发展。 陕西知识产权法治研究院高级顾问马治国教授授课 签约仪式之后,由西北政法大学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联合主办,陕西知识产权法治研究院承办的“面向丝绸之路地理标志应用人才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通过本次培训,希望以地理标志人才培育为切入点,推动地理标志产物和服务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应用实践与创新发展。 西安报业全媒体 彭峰 【西安发布】西北政法大学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https://xafbapp.xiancn.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51548/7119642.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