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凝聚智慧 携手共谱人才培养新篇章——我校举行全球涉外法律人校友返校暨“深化陕港澳合作 共育涉外法治人才”主题研讨交流活动

党委宣传部 2025年05月25日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为凝聚校友力量,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律服务创新,5月24日,我校在长安校区举办全球涉外法律人校友返校暨“深化陕港澳合作 共育涉外法治人才”主题研讨交流活动。来自美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日本、泰国、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国内多地的近百位校友齐聚母校,共话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教育与服务创新。我校校长、校友总会会长范九利,副校长、校友总会副会长马朝琦出席。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具有港澳学习经历的教师代表参加会议。副校长赵全宇主持会议。

范九利代表学校和校友总会,向嘉宾校友致以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他回顾了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取得的成绩。希望各位校友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在涉外法治研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涉外法律服务和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协作探索,全面提升学校涉港澳法律专业领域的综合实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推向新的高度,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赵全宇在讲话中表示,期望校友们能够与母校在学术交流、实务协作、人才培养中持续联动,共同打造知识产权、争端解决、合规管理等领域的示范案例,构建“全球西法大人”的强韧生态圈。

开幕式上,范九利、马朝琦携手校友陈为、明灿,共同为“西北政法大学湾区研究院揭牌”。

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倪楠教授、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分别主持大会研讨交流和分组研讨交流汇报及闭幕环节。於兴中、陈海涛、梁建东、孙立峰、陈胜等16位校友及嘉宾相继发言。他们从国际商事仲裁的实务探讨,到“一带一路”法治服务的创新之路;从粤港澳大湾区的法规接轨经验,到陕西地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育任务……热烈阐述各自在国际商事仲裁、跨国法律服务、涉外法治人才培育等领域的丰富实践和前瞻性思考。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外国语学院分别牵头,组织与会校友及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教育与服务创新”“ 多渠道汇集资源,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创建全球涉外法律人校友‘共建、共享、互助、发展’长效交流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大家满怀期待,希望学校能够找准发力点,积极承担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重要使命,在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道路上行稳致远。

1997级校友、君合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李辰亮在交流发言中谈到,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不断扩大,国家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学校应拓展与东南亚、中亚等地区校友及当地华人律所、中资公司的合作,推广实习项目,提升学生的语言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专业法律服务需求。”

“国际法学者和涉外法治工作者生逢这个时代是幸运的。”2022级校友林紫城具有丰富的国际法学术与实务经验。他希望学校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机会,提升其法律实践经验。“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优秀校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责任与担当。”

活动期间,校友们参观了张汤墓遗址陈列馆、校史馆等校园文化地标,重温求学时光,共忆青春华年。

近年来,学校持续推动法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构建“法学+”“+法学”特色育人模式、设立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培育基地等举措,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本次活动是学校配合第七届香港法律服务论坛(5月27日在西安举办)的专项活动之一,与论坛“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谱写陕港合作新篇”主题形成呼应。旨在通过深化多领域合作,整合校友资源,推动学校在港澳研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为服务国家涉外法治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张佼 叶心雨 审核:燕福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