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午,我校公安学院2013级侦查一班柯勇同学在唐都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我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李建梅、公安学院党委副书记寇汉军、2013级辅导员孟德文以及学生代表到医院前去探望。 柯勇同学是我校第三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同学,也是陕西省第162位捐献者。据悉,柯勇同学是在2015年4月9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陕西分库在我校组织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活动时自愿参加捐献,并光荣的成为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一名志愿者。2016年初,他接到了与上海市一名年仅8岁的白血病患儿成功配对的通知,在今年开学体检通过后确认捐献。捐献之初,柯勇的家人担心捐献活动会影响他的身体。在柯勇的劝说下,家人最终支持了他的做法。柯勇同学说,自己是在学校育人理念“平民情怀”的教育下、学院“感恩教育”的引导下以及参加阳光爱心志愿者协会体会到的奉献理念的牵引下坚定了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心。他表示,自己非常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并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者的队伍中。据了解,全国大概有400万名患者需要造血干细胞,然而志愿捐献者只有大约100万,其中百分之九十为大学生。 柯勇同学虽然家庭经济特别贫困,但他拥有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的各项活动。大一时,参加西北政法大学国旗护卫队,被评为“优秀队员”;参加阳光爱心志愿者协会,担任支农支教调研部副部长,负责北八元小学的支教活动,持续两年到小学支教。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柯勇同学的爱心义举,是对我校“法治信仰 中国立场 国际视野 平民情怀”育人理念的最好诠释。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向柯勇同学学习,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将这份爱心与精神传递下去。
2016-04-144月6日,校长贾宇教授在长安校区会见了来我校进行了交流访问的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法学院(Law school of 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院长亚当斯教授(Prof.Michael Adams)、法学院教授王之琼博士一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李立、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行政法学院副院长姬亚平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孙昊亮教授、刑事法学院李其瑞教授参加会见。 贾宇校长对亚当斯院长的来访表示欢迎,并愉快地回顾了两校自建立合作关系后在教师交流、学生互换学习、硕士培养项目中所取得的成绩,希望在今后的合作中进一步拓展形式、丰富内容、扩大规模,真正让两校的教师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充分受益。贾宇校长还正式邀请西悉尼大学校长巴尼•格洛弗先生,副校长蓝亦晨先生以及副校长戴西•科克帕特里克先生访问我校推进高层次交流和合作。 亚当斯院长也表达了西悉尼大学与我校合作的希望和信心,表示两校的交流与合作符合双方学校国际化发展、科研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需要,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与协作下能够尽早签署的学术合作协议,落实“1+1项目”和“1+1+1项目”。 双方还就我校对西悉尼大学开展暑期学生交流和合作协议具体事项进行了有效的沟通磋商。 下午,亚当斯院长和王之琼博士在雁塔校区为刑事法学院研究生做了题为“澳大利亚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教育:一个比较的视角”的讲座。
2016-04-144月4日至11日,台北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张文郁教授与17名法学专业本硕博学生来访我校,与我校师生进行了内容丰富的学习交流活动,并参访了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永嘉信律师事务所等司法实务机构。 访问期间,台北大学的师生们先后旁听了汪世荣教授主讲的研究生课程和罗长征老师主讲的本科生课程,并与我校民商法学院付颖哲教授、谢鹏远副教授、刘妍良老师及学生进行了师生座谈会,双方教师共同回顾了两校合作历史,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两岸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并就两岸法学教育、法律职业发展及学生文化活动等主题进行了积极热烈的交流讨论。同时,张文郁教授也应邀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台湾诉愿制度(行政复议)”的学术讲座,讲座气氛活跃,同学们受益匪浅。代表团还参观了我校校史馆及张汤发掘遗址。 台北大学的师生参访了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和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在省高院,工作人员为台湾师生们介绍了科技法庭、诉讼服务台、审判委员会会议室、图书馆等办公机构,并着重阐述了目前开始施行的立案登记制度;而律所的接待人员则为参访团介绍了他们的律所文化和组织机构,双方还就两岸律师职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问题进行座谈交流。 对于本次交流活动,张文郁教授表示不但可以让台北大学的学生深入了解西北政法大学,更让他们对大陆,特别是西安有充分认识。他相信借由这次交流,会使台湾学子亲身感受到大陆的进步与繁荣,对两岸未来的发展必定有很大助益。
2016-04-144月11日下午,学校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学校“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此次座谈会是在校党委的安排下召开的,校纪委书记罗新远主持会议,党委宣传部部长戴鲲、党委统战部部长赵全宇、民革支部副主委李军、民盟支部主委侯西勋、民建支部副主委石慧芳、民进支部宣传委员许新芝、农工党支部主委何为、致公党支部主委杨蔚林、九三支社主委闫晓君、无党派代表张翔和何小勇等参加了会议。 首先,赵全宇介绍了《西北政法大学“十三五”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过程、主要框架结构、重点任务和关键指标。与会代表聚焦主题,开门见山,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会议气氛热烈、和谐。大家对学校“十三五”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提出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可行性,是实事求是、符合学校实际的。大家联系教学科研实际,指出了“十三五”期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资源配置与基础保障等方面亟待加强和改进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质量高、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诸如,“把学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建立不同层次的学科建设责任体系,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切实改变大班授课模式”“在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中建立竞争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加大国际化办学投入,改善留学生来校学习的学习、生活条件”“完善吸引人才的政策体系,解决教职工在收入、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尽快改善雁塔校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条件”,等等。据了解,为准备此次座谈会,各党派负责人组织本党派成员提前进行了讨论、收集了意见、建议,无党派代表多次研读规划文本。会前的精心准备,确保了会议开的卓有成效。 纪委书记罗新远对大家参政议政的能力和对学校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大家经过认真思考研究后,提出了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对进一步完善学校“十三五”规划、推动学校改革建设很有帮助。他代表校党委向大家表示感谢,要求党委统战部将大家的发言认真梳理,会后向校党委汇报。他指出,就学校“十三五”规划征求党外人士意见和建议,不仅是开门编制规划的需要,也是落实重大事项协商通报制度、拓宽参政议政途径的需要。希望党外人士以此为契机,将党派工作与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合力,为建设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他表示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统一战线条例(试行)》和各级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完善统战工作大格局,健全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统战工作,更新思想观念,积极搭建平台载体,支持党外人士参与民主协商,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建立党外人士意见处理反馈机制,一事一案,件件要有回复。他对今后各民主党派的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增强使命意识,规范工作程序和组织生活;二是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年轻人;三是要关注学校建设和发展,履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
2016-04-124月1日下午,陕西省第四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顺利落下帷幕,此次比赛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主办,西北大学承办。大赛包括复赛和决赛两个环节,共有来自全省80多所高校(含独立学院)的127名辅导员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民商法学院2015级辅导员李伟弟、刑事法学院2012级辅导员潘晨子分获大赛二、三等奖。 大赛历时两天,由主题班会、笔试、主题演讲、案例分析、谈心谈话等五个环节构成,系统测查了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语言表达、沟通协调、临场应变、创新思维等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职业素养。我校两位参赛选手充分展示了他们优秀的综合素质、精湛的职业能力和昂扬的工作风貌。 辅导员队伍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学校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成长和发展,扎实做好岗前培训、专项业务指导培训等工作,努力为辅导员身心健康和职业提升发展创设更好的环境和氛围,不断推进我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2016-04-083月28日下午,校教学督导专家组换届会议在雁塔校区教务处综合办公室举行。校长贾宇为新一届教学督导专家颁发聘书并作重要讲话。郭捷教授及校第六、第七届教学督导专家组全体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王麟主持。 贾宇校长在讲话中代表学校高度评价了专家组多年来对学校教育教学事业所作的重要贡献。他指出,教学督导制度是我校保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制度,是大学去行政化、专家治校的重要方式。学校聘任的历届督导专家,都是品德高尚、经验丰富、热爱学校、关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学校非常器重、师生十分尊重。希望新一届督导组的专家们能够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及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方针政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需求,有效指导我校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专家们要做好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工作,在校领导、职能部门和学院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协调的桥梁。教务部门要做好服务保障,进一步总结提升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校第七届教学督导专家组由张鸿骊、张红波、张胜利、杨巧、杨旺年、王立平、车辉、申米玲、白群燕、同满宏、张宏斌、董少谋、樊养才等13名专家组成,张鸿骊教授任组长,张红波副教授、同满宏教授任副组长。 会上,张鸿骊教授、刘本炬教授、高在敏教授、闫亚林研究员、田正利教授、申米玲教授等专家作了发言。郭捷教授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我校自1992年建立“听、评、帮、奖”课堂教学检查评比制度及2001年校教学督导专家组成立以来,专家们以每学期的课堂教学为重点,围绕本科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开展的深入扎实的督导工作。对历届教学督导专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感谢。 换届会议结束后,教务处与第七届教学督导专家组对本学期教学督导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2016-03-313月25日至26日,西北政法大学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长安校区校务楼召开。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大会按照既定目标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校党委书记宋觉讲话 校长贾宇作学校工作报告 大会听取并审议了校长贾宇题为《立德树人抓质量,迎难而上创一流,全面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的2015年学校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学校“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工作:博士人才项目获批实施;成功申报国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在陕实现一批次招生;科研创新能力有了新提升;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合作交流开创新局面;依法治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化解银行债务;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学校声誉不断提升。 报告总结了学校2015年主要工作:一是加强内涵建设,扎实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学科建设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科研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引领计划;深入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主动开展社会服务,与国家机关及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互动愈发密切。二是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依法治校水平。完善内部治理体系;着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全面做好“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积极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全面提升学生事务管理服务能力;着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关注民生,积极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报告安排部署了学校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积极争创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高科研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力推大学去行政化;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深化综合改革力度;继续做好民生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 党委副书记赵健作2015年学校招生、就业工作报告 总会计师刘鹏伟作2015年学校财务工作报告 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韩松作学术委员会2015年工作报告 党政办主任李平安作第四届教代会第四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况报告 校长贾宇作学校“十三五”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编制情况报告。总会计师刘鹏伟作2015年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党委副书记赵健作2015年学校招生、就业工作报告。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韩松作学术委员会2015年工作报告。党政办主任李平安作第四届教代会第四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况报告。 大会闭幕式上,校党委书记宋觉就“十三五”规划和2016年学校重点工作,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准确把握学校发展目标定位。要准确把握“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内涵;要准确把握“教学研究型”的内涵;要正确理解“高水平”的内涵。 二是要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道路。推进内涵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继续实施重点突破,并紧抓落实。走创新发展道路,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要坚持开放办学,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走特色发展道路,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凝聚办学理念,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三是要深化综合改革。综合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适应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实现办学水平的高质量提升和现代大学治理能力的高层次跨越。 四是要坚定不移的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要以国内一流的水平为参照系;要将战略规划走在前;要将统筹协调走在前;要将人才和团队建设走在前;要将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产出走在前。 五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要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筹备召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勇于担当,以严实作风抓落实。 宋书记强调,2016年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国家创建“双一流”和陕西省创建“四个一流”为契机,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特色协调、争创一流”为目标,迎难而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共同努力奋斗! (党委宣传部 张佼 摄影:杜超英)
2016-03-273月17日上午,王瀚副校长接见了来访我校的美国巴尔的摩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罗杰•哈利教授,刑事司法学院院长黛博拉•斯坦利教授,国际项目主管赵松及中华区项目主管曹睿等一行,就建立两校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双方学术及师生多领域交流等事项进行了友好会谈。我校总会计师刘鹏伟、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张金平教授等一并参见了会谈。 王瀚副校长表示,巴尔的摩大学是全美知名高等学府,法学、反恐等多项专业科教水平位列前茅,双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为两校师生搭建更高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他希望两校的合作能在法务审计、反恐怖主义、司法科学等多项专业领域开展诸如“4+1”、“3+1”、“1+1”等不同形式的学生交流项目,并尝试双方联合培养法学博士这一新的校际合作模式,邀请巴大教授、博士生来我校进行项目授课及学术交流,以增进双方教学科研互动,共享学术资源。最后,王瀚副校长热情地欢迎巴大代表团能在不久的将来再次访问我校,并祝愿两校间合作硕果累累。 随后,罗杰•哈利教授代表巴尔的摩大学代表团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对两校合作充满信心。他表示,双方在学科设置方面拥有较多共同点,为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交流互访等提供了良好契机,巴大教师也很期待能来华为西法大学子讲学;此外,巴大师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古都西安的兴趣也是双方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坚实情感基础。哈利教授希望今后巴大能有更多的代表团来到西安,来到美丽的西法大校园,与我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2016-03-25优美的校园环境是营建良好校风,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方面,校园绿化已成为顺利进行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三月份以来,在宋觉书记、贾宇校长的高度重视下,学校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筹划,后勤保障处紧紧抓住春季这个黄金时期,加大力度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全力打造园林式校园生态环境。 根据学校总体规划,今年我校两校区新实施的重点绿化项目包括:雁塔校区2、4号住宅楼北侧绿化景观建设,雁塔校区14、15号住宅楼间绿化景观建设,雁塔校区临时停车场绿化树木移栽,长安校区2、3号苗圃建设,长安校区牡丹园建设,长安校区玫瑰园建设,长安校区主广场草坪整治,长安校区校训印景观绿化建设等项目,总计绿化面积约4.5万平米。 校园绿化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植物配置,物种选取,校园景观的规划等方面具有较强科学性与艺术性。我校绿化工作十分注重校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植物配置方面,学校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关中地区气候特点及我校实际,因地制宜,注意乡土树种的选用,着力打造地域特色。同时,注重生物的多样性原则,科学配置乔、灌、花木的种植,保证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在校园景观规划方面,后勤保障处在充分考量植物的色彩、形态、体量、季相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系统规划,尽可能做到一花、一木、一石,匠心独具,悉心打造宜学、宜居的校园环境。 由于今年我校绿化面积较大,树种需求量多,学校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寒假中就已多次赴杨凌、蓝田、汉中、安康等地采购、调运苗木。截止目前,已采购、引进树种近二十种,累计五千余株。其中不乏白皮松、美国红枫、银杏、白蜡、大花榆叶梅、北美海棠、金桂、红叶檵木等名贵苗木。苗木的选取尤其严格,树形端正,树体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苗木我校苗木采购的首选,这不但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 入春以来,结合后勤保障处与学生处共同组织,机关党委、老干处和各学院踊跃参加的 “美化校园我行动,爱绿护绿我能行”春季植树活动,在绿化工人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下,我校已完成油松、白皮松、木槿、七叶树、垂柳、银杏、美国红枫、红叶李、白蜡、雪松、大花榆叶梅、广玉兰、红玉兰、栾树、金桂、独杆石楠、北美海棠、杜鹃、红叶檵木、花石榴等近20个品种,15000余株苗木的栽植,实现了“万株苗木进校园”。 为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后勤保障处认真落实后期管护工作,在新建苗圃架设灌溉管网,严格按照绿化管护标准,实行分区管理,责任到人,力求做到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同时,绿化技术人员定期巡查,及时掌握苗木的成长情况,并指导管护人员进行浇水、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工作,确保花木的健康生长。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时下,闲心漫步于校园林间夹道中,缕缕微风拂来阵阵花香,片片落樱随风飘舞,几千株牡丹、芍药、月季、玫瑰含苞待放。道路两旁的银杏枝头已悄然泛出层层新绿,数只雀鸟翻腾嬉戏,吟唱枝间。真可谓风景如诗,意境如画。正是这如诗如画般的校园,默默滋养着师生们的心灵,激发着西法大人的凝聚力与创造力。
2016-03-24近日,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对2015年度全省统战理论研究暨宣传工作进行了表彰,我校获得全省统战理论研究成果奖3项。 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文件《对于表彰2015年度全省统战理论研究暨宣传工作先进的通报》(陕统发〔2016〕1号),我校党委统战部课题组(李政敏、马京平、周忠社、王小玲、王小洁)主持完成的论文《依法治理农村家庭教会面临的问题及法律对策》获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高静提交的论文《运用新媒体推进统战工作的基本方略研究》获优秀奖,新闻传播学院徐鹏与民商法学院李伟弟联合提交的论文《新形势下增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获优秀奖。 多年来,我校党委十分重视统战理论研究工作,党委统战部每年组织统战成员积极承担省、市各级统战研究课题,认真开展统战理论研究,得到了上级统战部门的充分肯定。
2016-03-234月27日上午,机关党委在校务楼报告厅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邀请西安邮电大学袁武振教授作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主持,机关全体处科级干部参加。 袁武振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实践和经验启示》为题,从作风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重要意义等入手,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发展历程、重大成就、宝贵经验、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四个方面对党的作风建设进行深刻阐释。 张军政在主持会议时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机关全体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始终牢记政治机关定位,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提升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筑牢思想根基,丰富学习教育载体,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强化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要增强党性观念,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限期办结制”,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切实解决师生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要优化工作作风,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勇于创新作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要加强纪律建设,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关键少数”和重点岗位人员监督管理,扎实推进廉洁文化和清廉校园建设,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与会同志纷纷表示,报告既有深厚的理论阐释,也有生动的实践事例,是一场精彩的政治理论课、警示教育课、实践指导课,对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供稿:机关党委 撰稿:于文祥 审核:胡昌日)
4月19日,由我校主办,商学院(管理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承办的“共创·共享:审计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郝书辰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参加会议并致辞,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赵万东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发展历史以及审计学科建设和审计人才培养情况。他表示,审计学科肩负着培养审计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与审计实务部门、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推动学校审计学科创新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学科体系作出贡献。 主旨报告阶段,郝书辰作了题为《对审计学科建设的几点看法》的报告,从宏观层面为审计学科建设提供高屋建瓴的思路和建议。我校副校长张荣刚教授以《依法审计与政法大学审计人才培养》为题,介绍了学校在审计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与创新路径。 主旨发言环节,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主任蔡春教授、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吴秋生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财务处处长崔永梅教授、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葛永波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于鹏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审计学科升级、构建中国审计学自主知识体系、AI审计研究、数智化背景下人才培养以及新时代审计监督等内容,分享研究成果,引发了现场师生的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 专题研讨环节,会议以审计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审计高等教育发展、新时代审计实务发展为议题设置了三个分会场,各方参会代表积极互动,交流见解,分享经验,现场氛围浓厚。 来自省内外相关高校专家学者、地方审计部门和相关公司的实务专家以及我校商学院(管理学院)师生,共计150余人参加会议。 “审计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分会场 “审计高等教育发展”分会场 “新时代审计实务发展”分会场 (供稿:商学院(管理学院)撰稿:刘政 审核:李晓宁)
4月23日,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我校召开国家公派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申报工作线上推进会。副校长张荣刚出席,各教学科研单位外事工作负责人参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陈梦琦主持会议。 张荣刚强调,推进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国际化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也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使命担当。他表示,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落地实施需紧扣“创新驱动、精准施策、协同高效”三大原则。各教学科研单位一是要打破传统培养模式壁垒,以国家公派项目为纽带,聚焦“创新型”核心定位,打造人才培养“新范式”;二是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在项目宣传、申报、服务等环节推行“一站式”流程,消除师生参与国际合作的隐性门槛,为师生搭建便捷申报通道。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项目负责人对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项目背景、获批情况、申报要求、申报流程、资助标准、实施要点等进行了细致解读和在线答疑。 2024年12月,我校成功获批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项目三年执行期间(2025年-2027年),我校可选派27名师生以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联合培养硕士等公派留学身份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英国邓迪大学、美国圣约翰大学、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和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研修学习。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王梦琳 审核:陈梦琦)
3月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朝阳区联合主办的涉外法治基地建设推进大会在京举行。我校校长范九利、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教授受邀参会。 范九利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他强调,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需要重点解决协同单位参与人才培养驱动力不足的问题。应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鼓励高校与国际组织、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搭建多元化实习与实践平台,提升法学人才解决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要设立专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经费,重点用于高端涉外法治人才的引育、重点课题研究、国际法学术交流等方面,助力高校培养既具备扎实法律专业素养,又精通国际规则的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 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与经验分享”专题研讨环节中,张超汉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的优化路径、实务导师选聘、实训与就业等问题作发言。 范九利一行赴香港仲裁中心北京代表处进行调研,就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建立、实践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具体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司法部等单位及全国51家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单位负责人、立格联盟高校负责人出席会议。 (供稿:涉外法治研究中心 撰稿:张超汉 审核:高翔)
4月28日晚,西北政法大学第二届“爱我国防”演讲比赛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西安音乐学院“艺术走边防”课题组组长张津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演讲与口才教研室主任余海龙、共青团长安区委副书记胡若楠、西安邮电大学宋佳等专家担任评委。 12名选手围绕“爱我国防”主题,结合个人经历、思考感悟,贯穿历史脉络,紧跟时代脉搏,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表达,从不同角度深刻阐述了自己对于国防事业的理解与热爱,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对国防精神的深刻认识。余海龙就参赛选手表现作点评指导。 经过激烈角逐,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赵佳梦、刑事法学院杜川荣获一等奖,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王麒斌、民商法学院李暄、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张诺锡、经济学院谢雨涵荣获二等奖,民商法学院王迪、 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李依哲、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苏煜航、刑事法学院吴寒宇、外国语学院刘韵涵、商学院(管理学院)何非洋荣获三等奖。 国旗护卫队演唱歌曲《祖国不会忘记》 本次演讲比赛,是我校长期重视国防教育、积极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的生动缩影,彰显了青年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创新国防教育形式,把国防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党委学工部、校团委、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参赛选手指导老师、学生代表现场观摩比赛。 (供稿:学生工作部(武装部) 撰稿:曾杰 审核:杨明)
3月19日,我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时期民族班班主任阿生福子女阿地里江?阿不都哈迪尔、吐尔逊那依?阿布都哈迪尔等一行四人回到学校,寻访父辈奋斗足迹。 在校史馆内,阿地里江等驻足在毛泽东主席接见阿生福的照片前,深情凝眸、眼含泪光。 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长范九利、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副校长赵全宇等会见了阿地里江一行,并陪同参观了校史馆,共同追忆了阿生福老校友进京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光荣事迹,以及老人家在校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那段历史。 阿生福,原名阿不都哈迪尔·吾买尔,维吾尔族,1956年担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现西北政法大学前身)民族班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率少数民族参观团赴京,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阿生福长期从事民族教育与管理,1959年调回新疆政法干校,致力于为新疆培养法治人才,为新疆法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阿生福的大女儿吐尔逊那依?阿布都哈迪尔,1957年在我校出生,后随父回新疆;阿生福的儿子阿地里江?阿不都哈迪尔,1962年出生在新疆,曾任阿克苏地区人民检察分院检察长。 ▲1956年8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民族班班主任阿生福 (供稿: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撰稿:王林钢 审核:刘霖杰)
4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评估服务项目专家论证暨结项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西北政法大学项目组会同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新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探索研究提升新疆法治政府建设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20名国内行政法学权威专家,以及受邀出席会议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社相关负责同志对项目成果进行研讨论证。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厅长乃比江·依不拉伊木,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副校长常安主持会议。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项目任务重、质量高,高校与政府部门协同攻关,研究深入、务实,内容丰富,展现出了新疆法治政府建设鲜明特色。既是对新疆法治政府建设的经验总结、规律把握,又是稳边固边兴边强边、促进民族团结、边疆治理的法治研究报告,开创了边疆法治政府评估的“新疆范式”,全景式呈现了边疆治理法治化的“新疆经验”,建立了新疆法治建设校地协同的“问题诊断—对策研究—实践转化”全链条机制。 2024年1月,我校受自治区司法厅委托,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评估工作,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资料梳理、座谈交流等方式,科学评估、精准诊断新疆各地、各部门法治政府建设情况。项目取得50万余字研究成果,包括新疆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评估报告、典型经验、蓝皮书、评价指标体系、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评估报告、自贸试验区法治保障评估报告、法治社会建设和法治新疆建设评估报告等八个成果报告,助力新疆法治政府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供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撰稿:周敏 宋雨森 审核:赵玎玎)
4月15日,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正式发布,我校排名全国第180名,政法类大学第5名,学校排名较2024年提升66位,在陕西高校中排名第11名,为我校在软科大学排名发布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十四五”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建成“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战略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法学、法律博士学位授权点,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今后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全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撰稿:汤强 审核:王莹莹)
4月25日,洋光教育发展基金捐赠仪式在我校举行。洋光教育集团市场部总监盛洋华、我校副校长常安出席仪式并致辞。仪式由我校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杨华主持。 常安对洋光教育集团的慷慨捐赠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校企合作意义非凡,是积极响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有力举措,期待双方在教师研修、学生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助力外国语学院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法学+外语”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盛洋华表示,教育公益事业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洋光教育集团与学校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未来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探索产教融合模式,整合双方资源,优势互补,产出丰硕成果,为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洋光教育集团向我校外国语学院捐赠30万元,外国语学院院长窦坤、洋光教育集团西安分校校长林文婷共同签署捐赠协议并交接捐赠支票 洋光教育集团西安分校相关人员,我校学工部、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负责人,外国语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30余人参加仪式。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吕叔阳 审核:杨华)
最美四月天,乐享运动季。4月23日上午,我校2025年教职工拓展运动会在长安校区顺利举行,来自全校17个分工会的八百余名教职工参加了各项目比赛。 本次拓展运动会由校工会主办,刑事法学院工会、民商法学院工会、经济法学院工会、公安学院工会和新闻传播学院工会共同承办,设“同心击鼓”“背夹球接力跑”2个集体项目和“一分钟跳绳”“一分钟投篮”和“掷实心球”3个个人项目。比赛项目兼具趣味性与竞技性。 运动场上,各分会参赛队员全力以赴、奋勇争先,参赛运动员在配合中展现默契,在竞技中锻炼体魄,彰显了我校教职工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比赛间隙,运动员们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在共同参与中增进了解、加深情谊,现场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氛围。 “我参与,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本次拓展运动会让广大教职工们从课堂、办公室走向运动场,在欢乐的运动中放松身心、增进友谊、展示风采,更好地推动了我校全民健身活动的持续开展,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校园氛围。 (供稿:校工会 撰稿:崔静 审核:戴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