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民建陕西省委员会“建华陕西课堂走进西北政法大学”专题报告会在我校举办,报告会由校党委统战部、民建西北政法大学支部和经济学院联合承办。 会前,校党委书记孙国华、副书记张军政会见了民建陕西省委专职副主委惠曙光一行。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于文豪教授就“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立法保障”作专题报告,报告由陕西省民建法律服务中心律师服务团副团长周军艳主持。 于文豪教授讲述了民营经济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所发挥的生力军作用,阐释了要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系统提出了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的步骤和务实做法。 专题报告后开展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座谈会”,与会公司家、律师和教师围绕“民营公司促进法”立法草案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民建陕西省委专职副主委惠曙光参加报告会和座谈会。民建省委会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民建西安、渭南、宝鸡、安康、延安等会员,以及我校师生等参加活动。 (供稿:统战部 撰稿:陈小勇 审核:桑元峰)
2024-10-2410月23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在长安校区为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学生讲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学院党委书记李政敏主持。 郭武军以《书写青春砥砺奋斗新答卷,铸牢国家安全教育“同心圆”》为题,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践行路径等方面展开讲授,深入分析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和世界意义,进一步引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更好地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郭武军强调,新时代大学生要将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紧密结合,持续深化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会议主题、基本原则、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等方面的理解认识。要强化理论学习,做宣传教育的先行者,坚持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深化认识,透彻领会精神实质;要注重实践转化,做宣传教育的引领者,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要加强教育联动,做宣传教育的奋进者,将红色文化教育、法治文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相融合,积极打造具有政法特色的教育体系。 李政敏表示,要深刻认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质内涵和重大意义,将其融入专业学习,树牢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意识,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坚持学以致用,积极投身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和社会服务实践。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撰稿:张婕妮 审核:李政敏 )
2024-10-2410月22日上午,陕西省调解协会会长丁小军、陕西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处长高伟一行来我校调研调解理论研究与实务相关事宜。副校长张荣刚出席会议,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调解研究院副院长李岚林主持会议。 会前,校党委书记孙国华会见丁小军及高伟一行。 张荣刚对丁小军及高伟一行莅临我校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近几年我校与省司法厅开展合作以来取得的相关成果。他表示,双方将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创新等平台载体,重点在调解理论智库建设、调解队伍培育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在“双向奔赴”中实现调解实践和教学科研充分融合,在“多点开花”中携手共建、共赢。 高伟介绍了此次调研的背景和目的,并对我校调解研究院目前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调解研究院的成立对于陕西省司法厅调解工作的开展有重大意义,希望能够深度合作,充分发挥校局双方的优势和力量,共商合作、共创平台,共同为推进我省调解工作贡献力量。 丁小军介绍了陕西省调解协会成立的相关情况和陕西省调解工作的现状,希望能与我校调解研究院协作共建,推动全省和各县市调解协会工作上下贯通,再上新台阶。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年会举办、课题合作、学科发展、实务培训、学生实习实训等合作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陕西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陕西省调解协会副会长马异文,陕西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二级调研员、陕西省调解协会秘书长刘美琳,陕西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二级调研员张建利陪同调研。我校科研处、调解研究院、民商法学院、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参加座谈。 (供稿: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撰稿:李岚林 审核:寇汉军)
2024-10-2410月15日至18日,校长范九利、副校长马朝琦一行先后到义乌市人民政府、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调研,围绕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共同开展理论研究、协同开展人才培养进行深入交流。与义乌市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和检校合作协议。调研期间,范九利一行走访了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学习交流。 学校与义乌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义乌市举行 校长范九利与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林贻影签署检校合作协议 范九利一行与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座谈交流 范九利一行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座谈交流 范九利一行与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座谈交流 10月19日至20日,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论坛在杭州召开,范九利、马朝琦参会并主持分论坛会议。 近年来,学校与多地实务部门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特别是浙江地区,在人员互派、课题共研、课程共建、人才共育等方面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学校将继续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更加重视与实务部门、兄弟院校的交流互鉴,做深互动文章,发挥学校力量优势,加强资源共享、学术共研、人才互聘,进一步推动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互动升级;加快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强化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协同育人机制的提质升级;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手段,推动校地、校际合作质效不断提升,实现共建共享,合作共赢。 党政办公室、义乌研究院、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分别参加有关活动。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周晓飞 审核:蒋国纲)
2024-10-2310月18日上午,学校召开创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工作推进会议,副校长赵全宇出席会议,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后勤保障处处长陈建宁主持。 赵全宇表示,创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各相关部门单位高度重视、协同推进,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二要强化部门协同,通力合作,对照评价标准挖掘特色、打造亮点,切实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三要以创促建,以创促改,补齐短板和不足,实现我校能源资源管理科学精细、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巩固“绿色学校”“节水型校园”等创建成果;四要强化宣传教育,推动形成“人人节约、事事节约、处处节约”的良好氛围,教育引导师生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和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 陈建宁汇报了《西北政法大学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实施方案》,对前期已开展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安排。各相关部门单位结合创建工作指标、评价规则等进行交流研讨。 (供稿:后勤保障处 撰稿:党弘亚 审核:陈建宁)
2024-10-2010月22日下午,学校在长安校区召开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专项工作会,副校长张荣刚、马朝琦、孙昊亮,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韩松出席会议,校长范九利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新时代学位点建设战略新要求,加快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凝练学科专业方向,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做好法学、法律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工作,切实提升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要强化对标意识,加强调查研究,坚持系统推进、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强化履职担当,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步调,积极主动作为,加强协同配合,推动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科研处、高等教育研究所负责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项目导师组组长,各学院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张金忠 图片:何一凡 审核:蒋国纲)
2024-10-2310月20日,西北政法大学非洲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首届中非战略发展论坛在长安校区举行。本次论坛以“中非战略发展”为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王晓明教授,中国非洲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陈爽,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陕西站站长陆航,江西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姜君,云南一带一路信息服务中心理事余学波,广西对外友好协会理事覃俊霖、甘爱曦、高爽,陕西省委外事办副处长胡祥明,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吕瑞山,陕西省工业合作协会秘书长秦泉安等来自国内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论坛。我校党委书记孙国华,副校长、非洲研究院院长马朝琦出席会议。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非洲研究院副院长侯学华主持会议。 孙国华和王晓明共同为非洲研究院揭牌 马朝琦代表学校感谢校内外专家学者对首届中非战略论坛鼎力支持,表示成立非洲研究院是我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举措之一,旨在进一步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和智库作用,服务于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大局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本次论坛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希望通过论坛强化学术交流合作,贡献宝贵智慧方案、促进学科融合发展。 吕瑞山、姜君等对非洲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 主题发言第一阶段由校党委委员、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非洲研究院副院长桑元峰主持,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点评,教师王猛、张超汉、王建红、李湘云、王晋、刘奇功、哈冠群发言。第二阶段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龚会莲主持,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杰点评,教师黄玉沛、武涛、曹峰毓、梁娟娟、张丝路发言。第三阶段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立峰主持,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王猛教授点评,教师张金平、张玉友、尹海新、洪微、李胜玉发言。 (供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撰稿:张开然、孙悦 审核:马光明)
2024-10-2210月18日—19日,第十三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在西北大学召开。我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燕福民应邀出席论坛。 论坛以“大学精神与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为主题,旨在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梳理西北联大的历史根脉、办学理念、教育思想,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张军政以《厚植家国情怀 坚持守正创新 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题作主旨报告。 与会代表结合各自研究成果,就深化西北联大联盟高校交流合作,挖掘和传承西北联大精神,助推高校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 论坛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专题展。 此次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光明日报社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陕西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工程大学和我校15家单位共同主办。来自联盟高校及相关单位的11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高见 审核:燕福民)
2024-10-22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部署,加强实务部门与高校合作交流平台,丰富法科研究生培养方式,加强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相关领域的合作,10月21日上午,校长范九利一行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席我校与连云港中院“研究生工作站”共建签约暨揭牌仪式,连云港中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刘振出席活动。活动由连云港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华道伟主持。 刘振表示,“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是积极推进审判实践与理论研究良性互动的有益探索,也是法律职业和法学教育有机衔接的生动实践。要把握法治方向、遵循立法精神、尊重事实,让法律判决增加社会的正能量;以理论辅导实践,以实践反哺理论。希望双方凝聚思想共识,合力共建高质量工作站,加强优势互补,协同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同时注重成果培养,着力打造高层次精品力作。 范九利介绍了我校的建校历史、办学理念。他表示,共建“研究生工作站”是双方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联合培养法治人才、进一步推动协同育人机制提质升级的创新之举。院校双方将以此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合作,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互动升级,深化科研项目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院校合作新模式,推动形成更多合作成果。 刘振与范九利共同为“西北政法大学(连云港中院)研究生工作站”揭牌。我校党委委员、研工部部长宋白与连云港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金林共同签署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协议书。 揭牌仪式前,范九利一行参观了连云港市中院院史馆,看望了首批进站的实习研究生。 本次研究生工作站共建签约暨揭牌仪式标志着“西北政法大学(连云港中院)研究生工作站”将步入实质化运行阶段。在双方的不懈努力下,必将有力推动“研究生工作站”合作共建进程,尽快结出丰硕成果,共同开创合作共建的新篇章。 我校党政办、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连云港中院院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首批进站研究生参加活动。 (供稿:研工部 撰稿:赵彩如 审核:宋白 )
2024-10-22近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75周年,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凝聚发展共识,加强统战成员思想政治引领,我校组织召开“携手同行 共谋发展”“学以致用 建功新时代”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留学归国人员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于留学人员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深入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专题辅导。 张军政就巩固学校统战工作良好局面,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战工作重点任务提出六点意见: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巩固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二是画好同心圆,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三是充分发挥坚守正道、弘扬正气的表率作用。四是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创新开展联系服务工作。五是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六是留学归国人员要大力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将个人发展融入强国建设。 会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留学归国人员代表围绕“携手同行 共谋发展”“学以致用 建功新时代”主题畅谈心得感悟,抒发爱国情怀,展现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表达出与党同心、团结奋进的信心决心,围绕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会议通报了我校《在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开展情况。 (供稿:党委统战部 撰稿:刘贝贝 审核:桑元峰)
2024-10-234月27日上午,机关党委在校务楼报告厅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邀请西安邮电大学袁武振教授作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主持,机关全体处科级干部参加。 袁武振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实践和经验启示》为题,从作风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重要意义等入手,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发展历程、重大成就、宝贵经验、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四个方面对党的作风建设进行深刻阐释。 张军政在主持会议时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机关全体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始终牢记政治机关定位,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提升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筑牢思想根基,丰富学习教育载体,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强化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要增强党性观念,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限期办结制”,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切实解决师生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要优化工作作风,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勇于创新作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要加强纪律建设,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关键少数”和重点岗位人员监督管理,扎实推进廉洁文化和清廉校园建设,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与会同志纷纷表示,报告既有深厚的理论阐释,也有生动的实践事例,是一场精彩的政治理论课、警示教育课、实践指导课,对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供稿:机关党委 撰稿:于文祥 审核:胡昌日)
4月19日,由我校主办,商学院(管理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承办的“共创·共享:审计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郝书辰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参加会议并致辞,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赵万东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发展历史以及审计学科建设和审计人才培养情况。他表示,审计学科肩负着培养审计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与审计实务部门、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推动学校审计学科创新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学科体系作出贡献。 主旨报告阶段,郝书辰作了题为《对审计学科建设的几点看法》的报告,从宏观层面为审计学科建设提供高屋建瓴的思路和建议。我校副校长张荣刚教授以《依法审计与政法大学审计人才培养》为题,介绍了学校在审计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与创新路径。 主旨发言环节,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主任蔡春教授、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吴秋生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财务处处长崔永梅教授、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葛永波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于鹏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审计学科升级、构建中国审计学自主知识体系、AI审计研究、数智化背景下人才培养以及新时代审计监督等内容,分享研究成果,引发了现场师生的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 专题研讨环节,会议以审计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审计高等教育发展、新时代审计实务发展为议题设置了三个分会场,各方参会代表积极互动,交流见解,分享经验,现场氛围浓厚。 来自省内外相关高校专家学者、地方审计部门和相关公司的实务专家以及我校商学院(管理学院)师生,共计150余人参加会议。 “审计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分会场 “审计高等教育发展”分会场 “新时代审计实务发展”分会场 (供稿:商学院(管理学院)撰稿:刘政 审核:李晓宁)
4月23日,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我校召开国家公派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申报工作线上推进会。副校长张荣刚出席,各教学科研单位外事工作负责人参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陈梦琦主持会议。 张荣刚强调,推进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国际化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也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使命担当。他表示,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落地实施需紧扣“创新驱动、精准施策、协同高效”三大原则。各教学科研单位一是要打破传统培养模式壁垒,以国家公派项目为纽带,聚焦“创新型”核心定位,打造人才培养“新范式”;二是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在项目宣传、申报、服务等环节推行“一站式”流程,消除师生参与国际合作的隐性门槛,为师生搭建便捷申报通道。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项目负责人对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项目背景、获批情况、申报要求、申报流程、资助标准、实施要点等进行了细致解读和在线答疑。 2024年12月,我校成功获批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项目三年执行期间(2025年-2027年),我校可选派27名师生以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联合培养硕士等公派留学身份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英国邓迪大学、美国圣约翰大学、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和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研修学习。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王梦琳 审核:陈梦琦)
3月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朝阳区联合主办的涉外法治基地建设推进大会在京举行。我校校长范九利、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教授受邀参会。 范九利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他强调,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需要重点解决协同单位参与人才培养驱动力不足的问题。应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鼓励高校与国际组织、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搭建多元化实习与实践平台,提升法学人才解决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要设立专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经费,重点用于高端涉外法治人才的引育、重点课题研究、国际法学术交流等方面,助力高校培养既具备扎实法律专业素养,又精通国际规则的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 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与经验分享”专题研讨环节中,张超汉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的优化路径、实务导师选聘、实训与就业等问题作发言。 范九利一行赴香港仲裁中心北京代表处进行调研,就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建立、实践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具体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司法部等单位及全国51家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单位负责人、立格联盟高校负责人出席会议。 (供稿:涉外法治研究中心 撰稿:张超汉 审核:高翔)
4月28日晚,西北政法大学第二届“爱我国防”演讲比赛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西安音乐学院“艺术走边防”课题组组长张津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演讲与口才教研室主任余海龙、共青团长安区委副书记胡若楠、西安邮电大学宋佳等专家担任评委。 12名选手围绕“爱我国防”主题,结合个人经历、思考感悟,贯穿历史脉络,紧跟时代脉搏,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表达,从不同角度深刻阐述了自己对于国防事业的理解与热爱,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对国防精神的深刻认识。余海龙就参赛选手表现作点评指导。 经过激烈角逐,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赵佳梦、刑事法学院杜川荣获一等奖,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王麒斌、民商法学院李暄、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张诺锡、经济学院谢雨涵荣获二等奖,民商法学院王迪、 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李依哲、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苏煜航、刑事法学院吴寒宇、外国语学院刘韵涵、商学院(管理学院)何非洋荣获三等奖。 国旗护卫队演唱歌曲《祖国不会忘记》 本次演讲比赛,是我校长期重视国防教育、积极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的生动缩影,彰显了青年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创新国防教育形式,把国防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党委学工部、校团委、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参赛选手指导老师、学生代表现场观摩比赛。 (供稿:学生工作部(武装部) 撰稿:曾杰 审核:杨明)
3月19日,我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时期民族班班主任阿生福子女阿地里江?阿不都哈迪尔、吐尔逊那依?阿布都哈迪尔等一行四人回到学校,寻访父辈奋斗足迹。 在校史馆内,阿地里江等驻足在毛泽东主席接见阿生福的照片前,深情凝眸、眼含泪光。 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长范九利、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副校长赵全宇等会见了阿地里江一行,并陪同参观了校史馆,共同追忆了阿生福老校友进京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光荣事迹,以及老人家在校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那段历史。 阿生福,原名阿不都哈迪尔·吾买尔,维吾尔族,1956年担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现西北政法大学前身)民族班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率少数民族参观团赴京,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阿生福长期从事民族教育与管理,1959年调回新疆政法干校,致力于为新疆培养法治人才,为新疆法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阿生福的大女儿吐尔逊那依?阿布都哈迪尔,1957年在我校出生,后随父回新疆;阿生福的儿子阿地里江?阿不都哈迪尔,1962年出生在新疆,曾任阿克苏地区人民检察分院检察长。 ▲1956年8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民族班班主任阿生福 (供稿: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撰稿:王林钢 审核:刘霖杰)
4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评估服务项目专家论证暨结项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西北政法大学项目组会同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新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探索研究提升新疆法治政府建设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20名国内行政法学权威专家,以及受邀出席会议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社相关负责同志对项目成果进行研讨论证。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厅长乃比江·依不拉伊木,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副校长常安主持会议。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项目任务重、质量高,高校与政府部门协同攻关,研究深入、务实,内容丰富,展现出了新疆法治政府建设鲜明特色。既是对新疆法治政府建设的经验总结、规律把握,又是稳边固边兴边强边、促进民族团结、边疆治理的法治研究报告,开创了边疆法治政府评估的“新疆范式”,全景式呈现了边疆治理法治化的“新疆经验”,建立了新疆法治建设校地协同的“问题诊断—对策研究—实践转化”全链条机制。 2024年1月,我校受自治区司法厅委托,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评估工作,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资料梳理、座谈交流等方式,科学评估、精准诊断新疆各地、各部门法治政府建设情况。项目取得50万余字研究成果,包括新疆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评估报告、典型经验、蓝皮书、评价指标体系、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评估报告、自贸试验区法治保障评估报告、法治社会建设和法治新疆建设评估报告等八个成果报告,助力新疆法治政府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供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撰稿:周敏 宋雨森 审核:赵玎玎)
4月15日,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正式发布,我校排名全国第180名,政法类大学第5名,学校排名较2024年提升66位,在陕西高校中排名第11名,为我校在软科大学排名发布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十四五”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建成“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战略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法学、法律博士学位授权点,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今后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全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撰稿:汤强 审核:王莹莹)
4月25日,洋光教育发展基金捐赠仪式在我校举行。洋光教育集团市场部总监盛洋华、我校副校长常安出席仪式并致辞。仪式由我校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杨华主持。 常安对洋光教育集团的慷慨捐赠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校企合作意义非凡,是积极响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有力举措,期待双方在教师研修、学生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助力外国语学院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法学+外语”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盛洋华表示,教育公益事业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洋光教育集团与学校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未来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探索产教融合模式,整合双方资源,优势互补,产出丰硕成果,为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洋光教育集团向我校外国语学院捐赠30万元,外国语学院院长窦坤、洋光教育集团西安分校校长林文婷共同签署捐赠协议并交接捐赠支票 洋光教育集团西安分校相关人员,我校学工部、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负责人,外国语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30余人参加仪式。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吕叔阳 审核:杨华)
最美四月天,乐享运动季。4月23日上午,我校2025年教职工拓展运动会在长安校区顺利举行,来自全校17个分工会的八百余名教职工参加了各项目比赛。 本次拓展运动会由校工会主办,刑事法学院工会、民商法学院工会、经济法学院工会、公安学院工会和新闻传播学院工会共同承办,设“同心击鼓”“背夹球接力跑”2个集体项目和“一分钟跳绳”“一分钟投篮”和“掷实心球”3个个人项目。比赛项目兼具趣味性与竞技性。 运动场上,各分会参赛队员全力以赴、奋勇争先,参赛运动员在配合中展现默契,在竞技中锻炼体魄,彰显了我校教职工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比赛间隙,运动员们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在共同参与中增进了解、加深情谊,现场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氛围。 “我参与,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本次拓展运动会让广大教职工们从课堂、办公室走向运动场,在欢乐的运动中放松身心、增进友谊、展示风采,更好地推动了我校全民健身活动的持续开展,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校园氛围。 (供稿:校工会 撰稿:崔静 审核:戴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