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我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赴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

  • 2019年10月16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10月15日上午,我校党委统战部组织校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前往高陵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参加活动的有学校民革支部主委、雁塔区人大代表、2016年民革陕西省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张西安,民盟支部组织委员龚慧莲,民建支部副主委石慧芳,民进支部主委许新芝,农工党支部主委何为,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李其瑞,致公党支部主委、陕西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政法建言献策小组成员、2018年致公党陕西省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杨蔚林,无党派人士、雁塔区政协委员李清霞等22人。

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大家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西北民大的光辉岁月和办学艰辛,让大家回顾了校史,深刻地体悟到民大人努力为革命胜利和祖国建设培养更多有用人才的办学初心。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忠诚老实 实事求是 团结互助 艰苦朴素”的办学精神是学校红色基因的重要来源,是鼓舞全校师生矢志不渝、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参观结束后,在民大的教室召开了学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不忘合作初心,积极建言献策”座谈会。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农工党党员李其瑞教授为本次座谈会作主题发言。李其瑞教授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农工党党员,就多年来参与和实践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他说,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中国共产党自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开始探索并在新中国建国初期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将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何不断提高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能力,使他们政治参与行为规范有序,是全面深化改革之际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李琪瑞表示,首先,党外人士发挥好建言献策作用的基础在于各级党委和统战部门的培养、支持和举荐。其次,党外人士发挥好建言献策作用的关键在于要树立坚定的政治意识和对党在新时期战略部署的高度认同感。培育建言献策的价值认同就是要使党外人士进一步认知并认同建言献策的独特价值在于:为中共更好地执政提供合法性。要做好建言献策,准确反映社情民意,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对党的领导的高度认同感。党外人士作为党委或行政机关的顾问、智囊和咨询专家,一定要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否则就会丧失政治的敏锐度,无法提出接地气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党外人士发挥好建言献策作用的抓手在于要立足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深入实际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合理分析社会舆情,实实在在地做好调研报告,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做好参谋和助手。建言献策的专业化不是专家化,也不是专职化,而是强调建言献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最后,他说建言献策还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要具有超前性、时效性、操作性。李其瑞教授在结束语中指出,党外人士建言献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所必须,还是党外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自身存在价值的体现。只有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的独特价值,增强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围绕国家和本地发展的大目标,立足整个国家和本地建设的大格局,有所作为,多做贡献。

随后,大家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会中,党委统战部部长李宝丽传达了省委《对于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的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向学校各民主党派支部和无党派人士发放《习近平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读本,部署了具体工作。李宝丽表示,按照文件要求,学校党委统战部将从9月份起至今年底,持续引导推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今天组织大家来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参观学习,目的是通过集体学习,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对学校的根和魂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有更加坚定的认识,通过活动巩固政治共识,强化责任担当。党委统战部将带领学校统战成员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希望大家激发热情,深化多党合作初心,提高履职能力,更好地为学校和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次教育活动虽然时间短,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议程紧凑。大家纷纷表示,作为统战成员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西北民大的艰苦奋斗精神,“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供稿:统战部)

相关新闻

  • “青椒悦读”第229期读书沙龙—《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于开展》

    报告主题: “青椒悦读”第229期读书沙龙—《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于开展》   报告人: 赵琳,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举办单位:图书馆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图书馆C座一层会议室   报告时间:2025年04月24日 19:30至 22:00 结束

    2025-04-24
  •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法学硕士项目专场宣讲会

    报告主题: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法学硕士项目专场宣讲会   报告人: Kathy Atkins,邦德大学法学院对外事务与国际合作副院长   举办单位: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诚意楼智慧教室   报告时间:2025年03月24日 10:30至2025年03月24日 12:00 结束

    2025-03-24
  • 【民主与法制时报】倪楠:统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我国于2013年确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22年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二者成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支撑,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统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使市场要素在更广阔范围自由流动,进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区域协调发展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历程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18年1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对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要求,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现区域政策与财政、货币等政策有效协调配合,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显著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重要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措施,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实践证明,由于我国各地区“禀赋不同”,加之大城市的超强吸引力,必然会出现要素向大城市流动的现象,这导致一些地区会先发展起来,先富裕起来。因此,要防止发展过度不平衡,在区域发展中形成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对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2021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时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2022年3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对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统一大市场意见》)指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区域协同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凝聚优势资源、打造产业集群、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形成基础制度进而总结成功经验,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条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2023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作的《国务院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情况的报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区域板块发展平衡性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区域间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动力源地区引擎带动作用得到加强,重要功能区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特殊类型地区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和区域开放水平跃上新台阶等历史成就。区域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制度创新的密集区,成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我国通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了示范作用,推动实现了地区协调发展、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但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不够通畅、一些市场基础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统一大市场意见》指出,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这为推动形成范围更大、质量更高的市场提供更加完备的经济规则,也将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要素、公司、产业及政府都是重要因素。 其一,要素流动障碍往往会使多元要素市场之间因过于分割而形成交易壁垒,主要体现在行业与地域两类形态。如果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就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提升要素边际生产效率,重塑经济增长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创新要素有序流动,进而整合在行业与地域中分割的市场。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下,要素市场化是基于不同行业和地域之间高效、高质量流动,且能够实现优化配置,拉动消费,带动生产和投资。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通过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建立健全要素自由流动机制提高要素回报率和收益率,从而形成“协调性集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其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行业、市场壁垒,公司能够在更大范围内经营、投资。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降低公司成本。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优势产业和区域更好地发挥创新优势和科技优势,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使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区域发展的核心主体在于公司,公司实力的提升也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其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放大创新收益的优势,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完善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应用的体制机制,支撑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提升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产业。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除促进资源高效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外,还会增加新的就业岗位,推动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其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一次政府与市场的再定位。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和法治经济,要想实现充分的竞争,就要充分发挥公司的主体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政府要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全能型”政府,转变为现代化的法治型、监管型的服务政府,要在事前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预防风险;在事中通过监督、抽查进行管理;在事后通过严格执法,保护市场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为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教授,陕西省法学会市场监管法治研究会会长) 【民主与法制时报】倪楠:统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http://e.mzyfz.com/paper/2389/paper_63948_13069.html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