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颁布以来,西北政法大学纪委始终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通过丰富形式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切实学出责任担当、学出科学规范、学出工作成效,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丰富形式学 学出责任担当
“《条例》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纪委工作的基础性中央党内法规,是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履职尽责的基础规范、基本依据,我们要高度重视对《条例》的学习,不等不靠,坚持走在前、作表率,做先学深学的示范者、带动者”,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肖道远谈到。《条例》公开印发第3天,西北政法大学纪委组织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对《条例》逐章逐条逐款逐句学习,准确领会《条例》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并组织召开纪检监察学科专家教授、纪检监察方向硕士研究生与纪检监察干部学习《条例》专题研讨会,畅谈学习体会,进行思想交流,深化对《条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西北政法大学纪委将学习《条例》与党章、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结合起来,与监察法、政务处分法、监察官法、监察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监督执法工作规定等重要规范性文件贯通起来,强化纪检监察干部对《条例》基础性规范性作用的认识。通过学习,西北政法大学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对纪委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对自身担负的职责任务有了新的认识。全体纪检监察干部一致表示,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带着问题学 学出科学规范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学习《条例》,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纪检监察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根据改革要求和《条例》规定,西北政法大学纪委对学校纪委内设机构,从职责、权限、程序、责任等方面予以进一步明确,推进了内设机构责任法定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机制,综合运用财务监督、审计监督、民主监督等,全方位系统集成,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质效。建立工作沟通会商机制,及时向西北政法大学党委报告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或者突出问题,经常与党委就学校作风建设、问题线索等交换意见,提出工作建议,协助党委把主体责任落的更实。先后制定了问责办法、纪委全体会议议事规则、监督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8项,修订了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审查调查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7项,切实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打下坚实基础。肖道远表示,通过学习,西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干部的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强化监督、防治腐败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建设。
结合实际学 学出工作成效
西北政法大学纪委副书记康鹏谈到,我们始终坚守“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心怀“国之大者”,加强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确保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西北政法大学纪委始终把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作为检验学习贯彻《条例》成效的依据。针对新一轮奥密克戎新冠疫情防控,西北政法大学纪委及时修订疫情防控工作监督方案,深入一线开展监督检查,形成监督检查记录和报告20余份,下发监督检查建议5份,推动校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了学校内部零感染无确诊。根据《条例》中对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西北政法大学纪委深入挖掘学校优秀廉洁文化教育资源,组织在校学生自编自演,推出话剧《汉吏张汤》《庄严审判》等廉洁文化作品,在学校进行公演,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法规矩,扣好廉洁的“第一粒扣子”。西北政法大学纪委充分发挥学校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作用,将廉洁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积极推动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建设,多次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对学科建设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为申报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打好基础。(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