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新华网】“新疆妇女权益保障的成就”边会举行

  • 2022年03月26日
  • 新华网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新华社西安3月25日电(记者许祖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9届会议“新疆妇女权益保障的成就”边会24日在西安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新疆妇女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与显着成就、新疆妇女的权益保障和人权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认为,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不断丰富发展治疆方略,高度重视妇女工作,着力解决妇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妇女事业稳步发展。新疆妇女权益保障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新成就。

新疆大学副校长祖力亚提·司马义认为,妇女发展是人类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重要意涵。西方反华势力一度诬称“新疆侵犯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但新疆的实际情况反映了中国政府不断推进新疆妇女事业发展,有效维护和保障各民族妇女合法权益的事实。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亮认为,在党和国家确立男女平等宪法原则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背景下,新疆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制定了多部妇女权益保障的地方性法规,保障了新疆少数民族妇女的自由权和平等权。新疆大学商学院院长顾光海指出,新疆以文旅融合发展助推各族妇女就业增收,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彭无情认为,新疆结合时代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全方位保障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祖菲娅·吐尔地以本届冬奥会火炬手迪妮格尔·衣拉木江为例指出,中国政府从政策、设施和服务等多方面有效保障了新疆女性的体育参与权。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讲师乔巴生博士指出,宗教极端主义组织打着宗教的旗号,但完全违背宗教教义,严重侵害妇女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婚姻自由权、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中国政府依法开展去极端化工作,既是对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的响应,也是对妇女权益的保障。

与会专家学者还就新疆妇女文化权利保护、健康权益保障、体育参与权利,以及城市化、人口流动与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保护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常安在总结时说,西方国家选择性无视新疆妇女权益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事实,制造“种族灭绝”“强迫劳动”“强制绝育”等标签,刻意抹黑中国形象,这与新疆人权事业发展进程是完全不符的。我国在新疆妇女权益方面的保障,是一种主动、全方位、整体性的保障,充分展现了我国以发展促人权的理念。

相关新闻

  • 我校与新疆博州司法局召开交流座谈会

    3月19日,我校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司法局在长安校区召开交流座谈会,校长范九利,博州司法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卓娅,博乐市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余海峰出席,副校长孙昊亮主持。 范九利对博州司法局卓娅局长一行来校开展交流合作表示欢迎。近年来,学校与新疆各地市州密切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开展合作交流,特别是在保障边疆稳定、法治政府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学校服务西部的智库及人才优势。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在有关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推动地区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监督、学生实习实训、司法干部培训等方面合作走深走实,提高服务水平,产出更多优质成果。 卓娅表示,感谢西北政法大学为博州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希望学校持续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度清理、行政复议案件评查、创建法治建设示范市、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合作协议内容的具体实施,助力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教务处、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相关负责人、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教师等参加座谈交流。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席捷 审核:高翔)

    2025-03-20
  • 【新华网】陕西西安法治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见闻

    新华社西安12月25日电 题:陕西西安法治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见闻 新华社记者齐琪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日前,记者跟随司法部“‘一带一路’ 法治同行”采访团来到古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西安,深入园区、采访机构、参观高校,记录古都西安以司法赋能,助力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 西安浐灞国际港内,正是一片繁忙的作业景象。汽笛声响中,一辆载满斯洛伐克水产物的班列缓缓驶入,项目顺利落地,为两国公司带来更明朗的合作前景。 共建“一带一路”激发更广阔、更开放的发展空间,为公司“走出去”带来更多机遇,也伴随着未知风险和挑战。 “从商标许可合规、到货品运输安全、再到权利救济等法律问题……投资前公司如何规避风险,投资后项目怎样顺利落地,都需要周密的法律服务。”上海市锦天城(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政律师表示,该项目是斯洛伐克某公司第一次与我国开展商业合作,也是陕西某投资公司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重要一步。此前经过多轮沟通与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合作意见。 为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好服务公司现实需求,当地司法行政部门统筹“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代表处”“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组成“三个中心”,助力公司搭建法律服务平台,为公司提供更专业、精准、全面的法律服务。 法治不仅为公司“走出去”“引进来”保驾护航,也在发生矛盾纠纷时定分止争。 电脑联网,大屏直播,一旁会议桌上仲裁员、仲裁秘书分列而坐……在西安仲裁委员会“网络仲裁庭”内,一场跨域仲裁正在进行。无需长途跋涉,借助数字智能技术就可实现双方当事人在线仲裁、在线调解。 作为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仲裁是各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法治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在法治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和国家涉外法治工作大局,西安仲裁委员会通过完善仲裁规则、完善仲裁架构、提升仲裁服务等方式,全方位提高仲裁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内外经营主体提供更公正、更高效的仲裁服务。 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11月,西安仲裁委员会共办理案件4975件,审结案件5355件,仲裁案件标的额达181亿元。在涉外仲裁方面,目前共有在册仲裁员1115名,其中境外仲裁员150名,涉及41个国家和地区,为当地日益增长的仲裁法律需求提供强有力支撑。  以法治助力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高质量法律队伍的力量。  如何加强中国-中亚间法律查明?怎样更好解决国际商事纠纷……在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的图书室内,中外学生围坐一起,围绕法律实务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高校是孕育高素质法律人才的摇篮。打造高水平的法律人才队伍,不仅需要理论水平的支撑,更需要法律实践的锤炼。 为更好立足国家涉外法治建设需求,培育高素质法律人才队伍,学校通过开设国际课程交换项目,增设法学特色课程体系,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法治学术交流合作等方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好搭建平台。 “培养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人才,聚焦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助力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瀚说。(完) 【新华网】陕西西安法治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见闻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336311?d=134db49&channel=weixin

    2024-12-25
  • 我校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律师协会签订合作协议

    12月13日上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二级巡视员李英带队来我校调研交流,在长安校区举行我校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律师协会合作签约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参加调研活动,主持合作签约仪式。 仪式开始前,校长范九利会见了李英一行,共同参观了校史馆。 张军政对李英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双方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使命相同,共同承担着为西北地区稳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具备深入合作、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础。希望以此为契机,双方聚焦共建“一带一路”与法治新疆建设等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推进平台共建、理论共研、人才共育、成果共创,推动合作做大、做实、做强,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好新疆兵团法治工作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李英感谢我校对本次合作的大力支持。她表示,新疆是“一带一路”核心开放区,在涉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希望通过合作共建,推动兵团法治实践与学校学科师资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共同研究一批务实管用的好课题,打造集法学理论研究、人才联合培养、律师行业实务于一体的法治共建新高地。 李英与张军政见证签约,兵团律师协会副会长陈冬杰与我校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处长刘霖杰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与会人员围绕合作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将在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课程开发、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人员双向交流、学术研究合作、涉外法律服务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不断推进法学理论、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深度融合,为推进全面依法治疆、全面提升法治新疆建设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党政办(法治办)、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科研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供稿:党政办 撰稿:周晓飞 审核:蒋国纲)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