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2020年12月19日,在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上,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轶代表研究会向全国民法学研究者和法学专业学生发出“带着民法典回家乡”的倡议,希望用实际行动,普及宣传民法典。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全国各地法学院校的师生们纷纷行动起来:假日期间,西北政法大学在校师生付诸行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把民法典带到家乡人民身边;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学子们通过宣传、问卷调查和访谈、“线上+线下”、亲友聚会等多种方式,使民法典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西南科技大学成立了民法典大学生宣讲团,该校法学院65名学子带着自己原创的微普法作品踏上归家之路,他们通过惫濒辞驳、贬5长页面、集中讲解等方式积极宣传民法典,完成普法讲解1000余次,在“下沉式”普法中履行了法律人的时代使命与青年人的社会责任。
家乡人民的民法典普法者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2020年8月,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李康宁利用休假的机会回了一趟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的老家。本应是轻松休闲的一个假期,他却没有闲着:5天时间他连续作了4场解读民法典的专题讲座。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彼时民法典刚刚颁布两个多月,李康宁就已经在叁秦大地开展了40多场对于民法典的讲座。而为家乡人民讲授民法典,让他在倍感亲切之余,更加感受到身为一个民法学者肩上的责任。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民法典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要想实施好,就必须把民法典讲清楚、讲明白,让广大群众听得懂、用得上。到老百姓身边去普法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李康宁说。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在家乡,李康宁除了为各个企事业单位讲解民法典的历史意义、逻辑结构、创新亮点等内容,还走进社区和乡村,结合一件件生动的案例将民法典讲给老乡们听。家乡邻里乡亲们学法的热情也同样感染着他,一堂课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会场里总是座无虚席,课后还会有人专门来请教问题。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李康宁坦言,身为一名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的民法学者,这让他感觉非常欣慰。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回故乡普法,累计作了20余场普法讲座。“在外的游子心中魂牵梦萦的总是故乡。能够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的法治建设做出贡献,我特别高兴。”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民法典颁布以来,李康宁已经完成了121场民法典的宣讲与授课,日常教学和科研之外的时间几乎被排得满满的。作为西北政法大学民法典宣讲团的宣讲专家,除了辗转多地开设线下讲座之外,在疫情防控期间,他还在线上进行宣讲,拍摄普法视频,针对不同的听课对象,选取不同的内容进行讲解,力争做到有重点和有针对性,把民法典宣讲到位。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2020年12月7日,李康宁被评为陕西省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同时被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让李康宁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其继续把民法典普法工作一直做下去的决心。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作为“带着民法典回家乡”倡议早期践行者,李康宁对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这一倡议十分支持。“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汇集到一个学校进行民法的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再带回家乡,引导家乡人民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并引导家乡人民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这是一个学者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李康宁说。
一边“串门”一边“普法”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民法典颁布后,西北政法大学积极组织开展了“法暖万家,筑梦有我”民法典青年宣讲活动,并在寒假到来之前,鼓励师生回乡期间为街坊邻居宣讲民法典。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民商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睿悦的家乡在宝鸡韦家庄村,带着法律初学者的热情和对普法深深浅浅的思考,利用寒假时间,在当地开展调查采访和小规模的民法典线下宣讲活动。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在张睿悦看来,网络发达的今天,普法并不是什么难事,电视上有各种类型的普法节目,微信上有各种普法的公众号推送,在当下热门的短视频领域也有普法者足迹。然而,这些普法方式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这些普法内容大多针对年轻人群,二是某些自媒体在追求流量的前提下,可能会在标题上误导大众,或是普法内容不够全面。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张睿悦曾不止一次看到过错误表述法律规定。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这就造成了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以老年人为代表的远离互联网的群体是普法的盲区;另一方面,良莠不齐的普法内容可能使民众产生错误认知,反而给普法工作起到了反作用。”张睿悦说,面对这种现实,力求深入、不留盲区地传达正确的法律知识成为法律人必须肩负起的责任。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由于民法典知识庞杂,内容众多,张睿悦根据农村的生活实况选择了婚姻家庭、继承、租房、借贷等与大家生活关系密切、实用性强、使用率高的内容,如“夫妻共债”“离婚冷静期”“保护无过错方”“禁止高利贷”“保护承租人”等,借着走亲串友的机会,为大家一一讲解。年尾有不少新人结婚,张睿悦也借机向他们介绍了对于婚前财产、夫妻共同财产以及共同债务的相关知识,希望他们的婚姻有了法律的保驾护航能走得更平顺。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在“串门普法”过程中,“有故事”的大爷大妈们也同张睿悦聊起了“家常”:谁家的大学生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结果身陷“网贷牢笼”,甚至一度无法完成学业;谁家由于丈夫赌博输光家产,追债人讨上门来,无助的妻子儿女不知该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她都会耐心地答疑解惑。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对于民法典,乡亲们从“茫然”到“了然”的眼神,张睿悦非常感动和欣慰。“法律学子应该肩负起责任,让村民们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李佳豪选择了拍摄视频的形式“把民法典带回家乡”。他与同系学姐张敏一起联系了家乡陕西省彬州市文明办和公益协会,拍了一系列共5集的民法典宣传视频,内容涉及防疫抗疫、校园安全、婚姻、继承、高空抛物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李佳豪说,与文字相比,视频形式传播性更强,普法的覆盖面更广,也更能吸引大家,因此,在与学姐和老师商议之后,他们决定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将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进行阐释。在拍摄之前,他还专门到周边村庄进行调研,收集了一些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以更好地确定普法主题。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视频播出后,宣传效果出乎意料好,李佳豪也因此获得了学校主题宣传活动优秀视频作品一等奖。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民法典不是高高在上束之高阁,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普法者搭建一个桥梁,让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我们法律学子很愿意主动成为普法者,为家乡法治建设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李佳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