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西北政法大学:“五个着力”扎实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

  • 2023年08月02日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西北政法大学:“五个着力”扎实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

自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西北政法大学将活动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结合,与推进学校中心工作和年度重点任务相结合,以“纠作风顽疾、补能力短板、提工作质效”为要求,高位谋划、多措并举,贯通“五个着力”,扎实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

谋深谋细,着力夯实工作根基

注重统筹协调、谋深谋细。制定《对于强化领导班子成员作风建设的若干举措》《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主任的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工作专班,明确提出“讲政治、勤学习、练内功、勇担当、守规矩、树新风、严纪律、真关爱”等8个方面33 项重点任务。制定《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任务清单》,针对每项措施逐一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全面压实工作责任,确保部署融合、措施衔接、任务协同、成效共促。

召开“叁个年”活动、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持续抓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履职能力提升和良好作风养成,将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的各项要求转化为抓部署推进、抓执行落实的具体行动和实际举措。

以学铸魂,着力强化思想引领

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制定校院两级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方案,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加强自学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升华觉悟境界、增强能力本领。

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表率作用,持续强化党性教育。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叁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115场次、实践研学32场次,各支部开展“叁会一课”444场次、主题党日183场次,引导督促领导干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用好我省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前往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等地开展实践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实质,进一步坚定“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决心和信心。

以学增智,着力促进作风转变

“全员培训+分众教学”相结合,在深化学、深入用上下功夫。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培训、课程思政培训、党建双创培训及纪检、组工、统战、学工、财务等专题培训10余期,并将专题辅导、交流研讨、实地观摩、实操训练贯穿其中。通过量身打造培训课程,切实提升了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服务师生的本领、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

畅通选派挂职、实践锻炼渠道。选派多名优秀干部及教师分别前往新疆高级人民法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省委办公厅、省教育厅、省委网信办等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履职能力。

将警示教育作为加强干部教育、改进干部作风的有力抓手。持续加强廉洁校园建设,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等方式,深入开展党性教育、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崇廉尚洁的育人氛围。

以学正风,着力巩固政治生态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曲”,没有“休止符”。为有效防止安排部署“走过场”、任务落实“两张皮”现象,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及安全稳定工作会,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出台《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严格落实监督事项备案制度、节日提醒制度,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持之以恒纠治“四风”顽疾,推动校风持续向好。

直扑一线、直奔重点、直面难题,靶向纠治“深层次、瓶颈式、障碍性、急忧盼”问题。校领导围绕作风建设突出问题,结合各自分管领域,分别走访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通过面对面座谈、“零距离”接触,搞清问题症结,剖析具体原因,形成整治意见,拿出务实举措,不断提升服务效能,让师生真正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全面推进“首问负责”“接诉即办”“限期办结”等工作机制,及时开通 12345 热线账号。高度重视“三个年”相关诉求办理,结合师生座谈会、校长信箱、调研走访等渠道,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对发现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需要长期整改的,制定整改方案,狠抓整改落实。

以学促干,着力汇聚发展动能

把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新挑战、展现新作为。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抓重点、挑重担、包要事,攻坚克难,以高质高效作风推动事业发展提质提速。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工作部署,探索建立高质量项目发现培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高质量项目动态管理机制,紧盯秦创原创新驱动及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把高质量要求落实到教育建设项目全过程。

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学科建设,成立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德语+法学”项目获批陕西首个联合学士学位项目,评选优秀教学成果33项。1个教师团队评选为“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名教师参加“2023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和“2023年全国最美教师”评选,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干部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

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创建301个“党员先锋岗”、选树104个“党员示范宿舍”、成立106个“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亮身份、做表率”,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动能。

相关新闻

  •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法学硕士项目专场宣讲会

    报告主题: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法学硕士项目专场宣讲会   报告人: Kathy Atkins,邦德大学法学院对外事务与国际合作副院长   举办单位: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诚意楼智慧教室   报告时间:2025年03月24日 10:30至2025年03月24日 12:00 结束

    2025-03-24
  • 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应邀来校作专题讲座

    3月14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研究首席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法连教授应邀来校作“聚焦新时代交叉学科发展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题讲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河主持讲座,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各系、教研室负责人,骨干教师、翻译硕士研究生参加讲座。 张法连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深入剖析了“交叉学科”作为我国新增学科门类,为推动教学研究从单一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转型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也为法律外语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提供了发展契机。他表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家利益的关键,是新时代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依托法学与语言学学科的深度融合,应着力培养具备法律外语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在国际法律事务中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缺口巨大,而法律英语作为法学与语言学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典范,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抓手。 本次讲座对于我校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理念,提升我校法律外语教科研水平与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今后将持续加强国家级一流专业内涵建设,助力我校复合型创新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陈叶 审核:杨华)

    2025-03-20
  • 2025届陕西省高校毕业生法学类“校友单位”招聘会暨普通高校法学类毕业生联盟招聘会在我校举办

    3月19日,2025届陕西省高校毕业生法学类“校友单位”招聘会暨普通高校法学类毕业生联盟招聘会在我校长安校区天平楼广场举办。招聘会吸引了省内外190余家用人单位热情参与,带来3400余个优质岗位,涵盖律所、公司法务、司法机构、科研院校等多个领域,为广大学子打开通往职场的大门,我校、联盟高校以及省内其他高校共3000余名毕业生前来求职。 招聘会现场热闹非凡,毕业生们手持精心制作的简历,在各个展位间穿梭,积极与用人单位代表沟通,仔细询问招聘要求、薪资福利、晋升渠道等关键信息。校友单位展位前人气高涨,排起长队,凭借对母校的了解与归属感,与毕业生们交流更为顺畅。校友们表示,希望借此机会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他们成长。 为了让毕业生求职更顺利,学校在招聘会现场设立特色咨询服务点。专业老师和工作人员为毕业生详细解读就业政策,提供劳动法律咨询、简历优化建议,同时开展考公考编、征兵、留学、西部计划等咨询服务,从多方面为毕业生就业出谋划策,保驾护航。学校安排大量志愿者协助公司布置展位、引导学生应聘,保障招聘会高效有序进行。? 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副校长孙昊亮、赵全宇来到招聘会现场,对前来招聘的单位表示欢迎与感谢,走访各个展位,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与毕业生亲切交流,询问求职进展情况,为毕业生加油鼓劲。学校就业工作相关负责人与各学院相关负责人、毕业生辅导员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推进校企合作,关心毕业生就业去向和意向。 此次招聘会搭建起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的良好平台,促进我校与招聘单位的深度交流。学校后续将继续推进“招聘+宣讲”“走出去+引进来”的就业工作模式,深化校政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持续做好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困难帮扶、能力提升、权益维护等工作,助力2025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稿:招生就业处 撰稿人:徐卓远 审核人:孙静)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