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校友风采:十八大代表海南第一中院民一庭庭长武雪丽

  • 2012年11月16日
  • 海南特区报2012年11月6日第4版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武雪丽

    女,汉族,甘肃武威人,1965年9月出生,法学专业硕士, 199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党支部书记、庭长。2012年4月,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代表寄语

    我始终认为老百姓打官司很不容易。每次能够帮他们成功化解纠纷和矛盾,付出再多的辛苦我也感觉值得。

    深入田间地头化解矛盾纠纷

    本报讯 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党支部书记武雪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开拓创新、无私奉献,谱写了新时期“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精彩篇章。

    记者 苏钟 见习记者 赵秋云/文 记者 单正党/图

    处理过无数棘手的案件

    1992年7月,武雪丽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她报考海南法院系统并于1992年被原海南中院(2008年起改为海南第一中院)录用。武雪丽在原海南中院研究室负责调研、信息、公文处理6年多后,成为原海南中院民二庭的法官兼任党支部的廉政监督员,后来通过竞聘,被任命为民二庭副庭长兼党支部委员,再后来通过竞聘被任命为民一庭庭长、党支部书记。

    武雪丽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已有13年。武雪丽面对形形色色的诉讼,各种各样的难题,任劳任怨,知难而上,凭着干练的工作作风、丰富的法律知识、娴熟的审判技能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处理过无数棘手的案件。武雪丽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现场,采取现场说法、与群众面对面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将纷繁复杂的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她经常帮助生活困难的当事人。

    武雪丽自行承办和主持合议庭办理过的案件有1562宗,平均每年超过120宗,结案率100%。武雪丽的努力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13年来,她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优秀法官”、“海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法院系统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2年4月,被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长期关注妇女维权问题

    “我始终认为老百姓打官司很不容易。每次能够帮他们成功化解纠纷和矛盾,付出再多的辛苦我也感觉值得。”武雪丽表示,她只是一名普通法官,认真审案、用心调解是她份内的事。“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办案,事情就能办好。”武雪丽说,要对人民群众有同情心,真正体恤民情,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他们就会信任法官,难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武雪丽表示,能够当选为海南省政法系统唯一的党的十八大代表,是组织对她的信任,她感到非常光荣,同时她也深知责任重大,她一定会认真履行好党代表的职责。武雪丽长期关注妇女维权问题,尤其重视对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离异妇女、丧偶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武雪丽说,目前我省妇女维权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她希望今后在这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此外,她还将把一线党员干部尤其是政法干警的心声带到十八大上。

相关新闻

  • 我校与杭州中院举行“院校合作”签约仪式

    3月4日,我校与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校合作”签约仪式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举行。我校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孙昊亮,杭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志君,党组成员、副院长金文杰,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健,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叶影及双方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副校长张荣刚主持仪式。 范九利与陈志君代表双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范九利向杭州中院授牌“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陈叶影领受 陈志君向出席仪式的智库专家颁发聘书 范九利对陈志君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法学院校和司法实务部门承担着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共同使命,杭州二级法院多项创新性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此次院校合作是推动法学教育、法学理论研究与法治实务深度融合的务实举措。希望双方整合资源,发挥互补优势,合力产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院校合作标志性成果;坚持实践导向,推动协同育人机制的提质升级,共同提升法治人才培养的专业匹配度、社会适应度;健全合作机制,协力打造院校协作共建新机制、新模式、新品牌。 陈志君简要介绍了杭州中院“三庭一院”建设情况。她表示,此次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加强院校合作有关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院校协作共同提高的有效路径。希望双方坚持合作互促共赢,建立学术、资源、项目推进机制,共同打造更具规模、更优品牌、更大效益的院校合作示范点。坚持优势融合互补,促进理论实践创新发展。坚持改革同题共答,面对当前法治领域新问题新挑战,合作攻坚解题。坚持人才共育共享,共建高水平智库,共促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 我校张荣刚、孙昊亮、汪世荣、李大勇、付玉明、张超汉6位教授受聘杭州中院智库专家,双方参会人员围绕推进合作落实、提升合作质效进行深入座谈交流。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周晓飞 审核:蒋国纲)

    2025-03-06
  • 副校长孙昊亮一行赴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二中院调研交流

    11月26日—27日,副校长孙昊亮带队,教务处、科研处负责人,各法学院院长及骨干教师一行前往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调研交流,借鉴优秀兄弟院校发展宝贵经验,以及进一步深化拓展与上海法院合作广度,推动司法实务与法学教育、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度衔接。 26日至华东政法大学调研激励教师投入教学的机制建设、教学创新及智库建设情况。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罗培新、洪冬英及相关职能处室、各法学院教师代表参与座谈。罗培新表示,西北政法大学是历史底蕴深厚的法学院校,有着特色鲜明的学科建设,教学成效显著。作为立格联盟成员单位,两校要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更加精准对接,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快推进法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密围绕本科教学及科研成果创新等方面强化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孙昊亮高度评价了华东政法大学近年来在本科教学创新及智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介绍了我校在上述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他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制度建设,悉心借鉴兄弟院校在本科教学创新及智库建设的先进理念,加强两校间的联系、交流与合作。 27日至上海二中院调研数字法院、智慧法院建设经验,副院长王国新、政治部主任吴寅飞一行陪同参观及座谈。王国新带领我校参观了智慧诉讼服务中心、刑事数智法庭,详细展示了“小至”数字助手及审判监督管理平台(TMI)的运行情况,希望我校常来常往,强化交流合作。 孙昊亮表示,上海二中院是司法改革的排头兵,也是促进院校合作深度融合的先行者,我校通过参观大数据中心智慧司法的实际运行情况,了解人工智能对司法审判的辅助功能,对进一步深化院校合作,探索更具成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上海二中院共同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特色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共同推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供稿:教务处 撰稿:许鸣 审核:李大勇)

    2024-11-29
  • 校长范九利一行赴上海调研交流 与上海海事法院、上海二中院签署合作协议

    10月28日至30日,校长范九利一行先后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上海海事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调研交流,进一步深化拓展与上海法院合作广度深度,推动司法实务与法学教育、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度衔接。与上海海事法院、上海二中院分别签署了院校合作协议。 校长范九利与上海二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郭伟清共同见证,上海二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吴寅飞,副校长张荣刚代表双方签约 校长范九利与上海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汪彤代表双方签约 校长范九利与上海浦东法院院长朱丹共同为浦东法院汪世荣教授工作站挂牌 我校汪世荣教授入选上海法院第一批“教授工作站” 近年来,学校与上海各级法院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务实合作,学校有31名教授受聘上海高院特聘教授,选派30余名学生在上海法院系统实习实训,院校联合申报了系列课题项目,合作成果丰硕,成效显著。此次在上海浦东法院设立教授工作站,与上海海事法院、上海二中院签订合作协议,院校联系更加紧密,合作前景更加开阔。学校将进一步发挥优势资源力量,与上海法院合力打造品牌亮点,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探索形成“人才互动、理论共学、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协作新局面。 范九利、张荣刚一行到华东政法大学调研交流 调研期间,范九利、副校长张荣刚一行走访了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华东政法大学,就学科建设、法学拔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学习交流。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涉外法治研究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参加调研。 (撰稿:党政办 撰稿:周晓飞 审核:蒋国纲)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