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陕西日报:西北政法大学创新法治人才培养

  • 2013年04月12日
  • 陕西日报2013年4月12日第6版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张光是西北政法大学一名副教授。去年,根据学校的青年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兼职政策,他在雁塔区法院任法官助理一年。一年的挂职经历,让这位年青的法学博士收获颇丰:“挂职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实践解决了‘法学博士不会办案的问题’。同时,也发现了很多之前想不到的问题,去掉了象牙塔里的清高气,让我不会在教学中越来越偏离现实。”

      在西北政法大学,还有很多教师像张光一样,在挂职锻炼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法律人才培养中,西北政法大学针对法学教育和法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近年来,先后推行了法科研究生实训、青年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和本科生导师制,在全校认真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些重要举措,在全国处于独创或领先地位,实践中都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起在全国率先选派青年教师挂职兼职司法机关法律职业岗位,接受为期1年的司法实务锻炼。此项措施至今实施6年,先后有46名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实现了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与司法实务部门司法水平的共同提升。

      参加挂职兼职工作的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的同时,进行实务调研,参加疑难案件的论证研讨,既保证了司法机关的办案质量,又对个人教学、科研提高有很大帮助,使教师对社会法治现状的认识更加深刻,在教学研究中能够更加自觉地结合社会实际,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曾在渭南市临渭区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的高珊琦教授谈到,课堂上公式化教学多,而只靠纸上得来的案例分析是不够的,在实践中得到很大的锻炼。

      为了让学校教学紧扣社会现实,充分接“地气”,西北政法大学还努力发挥法学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特色服务社会,以服务谋求发展的道路,实现了大学和社会的“互动双赢”。

      目前,西北地区政法实务部门中高层次法律人才严重短缺,专门研究和解决西北地区安全稳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专家少,有影响的、针对性强的研究成果缺乏,法学智力支撑严重不足。为此,西北政法大学积极服务国家需求,申报成功“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培养能够专门研究和解决西北地区稳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法学博士人才。该培养项目的获批实施,对于西北地区的稳定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西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法学学科博士点布局空白,增强了陕西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实力,对法治陕西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强化应用性对策研究,为促进依法治国进程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2008年学校向中央政法委提交的《法律教育体制改革意见》,引起周永康同志的高度重视,所提多处建议被中央司法改革方案采纳。贾宇教授发表在人民法院报《权威与公正:法治国家司法之本》,被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批示要求将该文的主要精神吸收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指导意见中。《集体建设用地市场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获得法学研究成果的全国性最高奖项——“中国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此外还产生“政府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机制研究”、“西部地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研究”、“西部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等一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科研成果。该校教授每年为各级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法治讲座上百场,贾宇教授作为全国“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的主讲专家,先后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党校以及山东等10省市为各级领导干部作法制讲座。该校教授参与了多部法律和地方法规、规章的起草和调研论证工作,有多条建议在正式颁行的法案中得到采纳。与此同时,一大批学者分别担任中央政法部门咨询员、省内外政府法律顾问。副教授潘俊武在外交部挂职锻炼期间,成为国家应对某外交纠纷专家组的核心成员。

      西北政法大学关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经验,积极探索新时期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及法治保障的思路和对策。近年来,先后与诸暨市政府合作开展“枫桥经验”研究,与陇县人民法院合作开展“能动主义司法模式”研究,与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联合开展了“人民调解的‘福田模式’”研究,这些项目成果对推动地方法治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中央政法单位高度重视和学术界的充分认可,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如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所倡导的,学术研究少些宏大叙事,多关注中国司法实践。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西北政法大学的教师中形成了面向司法实践、扎实深入调研的新风,科研项目立项数量稳步增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位居我省前列,多项科研成果获得了省部级以上奖励。

      西北政法大学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促进国家法治建设和西部地区的稳定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中成绩突出。同时,通过主动服务社会,教师接通了“地气”,科研创新紧扣社会现实问题,进而为创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打开新视野。

相关新闻

  •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法学硕士项目专场宣讲会

    报告主题: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法学硕士项目专场宣讲会   报告人: Kathy Atkins,邦德大学法学院对外事务与国际合作副院长   举办单位: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诚意楼智慧教室   报告时间:2025年03月24日 10:30至2025年03月24日 12:00 结束

    2025-03-24
  • 王敬波教授应邀来校作《统一大市场与营商环境优化的法治路径》讲座

    3月21日下午,我校邀请黑龙江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敬波教授作题为《统一大市场与营商环境优化的法治路径》的讲座。我校校长范九利主持,全校20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王敬波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她从统一大市场与营商环境优化的目标、关键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与营商环境优化的法治路径。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由之路,而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大局出发,需要与时俱进更新市场监管理念、完善市场监管规则、创新市场监管方法。应将依法行政原则、市场普遍准入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包容审慎原则、比例原则、信赖利益保护原则作为市场监管的原则谱系,并以此丰富政府治理的法治原则。并指出应从创新监管、智慧监管、综合监管、信用监管、激励性制度等方面入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范九利在主持讲座时表示,王敬波校长是我国著名行政法学家,也是我校的杰出校友,号召师生们学习她教书育人、钻研学术的精神,为母校争光。 王敬波教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实践案例加深了师生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知。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师生们表示受益匪浅。 讲座结束后,王敬波教授看望了在我校学习时的辅导员侍秀英老师。 (供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撰稿:杨思怡 审核:赵玎玎)

    2025-03-22
  • 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第九讲-统一大市场与营商环境优化的法治路径

    报告主题: 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第九讲-统一大市场与营商环境优化的法治路径 报告人:王敬波,黑龙江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举办单位:行政法学院 报告地点:雁塔校区人权报告厅 报告时间:2025年03月21日15:00至20:00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