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雁塔预防》月报
不穿检察服的&濒诲辩耻辞;检察人&谤诲辩耻辞;
编者按:2008年以来,雁塔检察院与西北政法大学的合作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由于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和人才洼地的现实处境,借助高校资源的现实需求更为迫切。在全省基层院首创学者挂职担任副检察长制度,合作成立“检察实务理论研究中心”和“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借助高校资源优势成立&濒诲辩耻辞;专家咨询委员会&谤诲辩耻辞;,聘请高校教师挂职担任科(局)长助理,开展&濒诲辩耻辞;一对一&谤诲辩耻辞;课题研究,&濒诲辩耻辞;请进来&谤诲辩耻辞;定期举办名家讲座,&濒诲辩耻辞;走出去&谤诲辩耻辞;举办检察实务讲堂等,他们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探索和创造,形成了雁塔检校合作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为一道颇为特殊的风景。
&濒诲辩耻辞;检校合作&谤诲辩耻辞;落到实处就是检察官与学者的合作。雁塔&濒诲辩耻辞;检校合作&谤诲辩耻辞;风生水起蔚然成风,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批有思想有激情有个性的检察官和学者。今天我们走进两位年轻的挂职学者,看他们从学者到检察官的转身,感受&濒诲辩耻辞;检校合作&谤诲辩耻辞;中人的魅力。
郭永亮:&濒诲辩耻辞;我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路上奔跑着、收获着”
郭永亮,1971年生,西北政法大学讲师,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侦查学教研室支部书记,西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人。主要从事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承担了《侦查讯问》、《职务犯罪侦查》、《现场勘查》、《刑事侦查学》、《司法鉴定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西安市公安局等课题多项,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了《论我国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试论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的赋予》等论文。
&濒诲辩耻辞;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谤诲辩耻辞;这是西北政法大学教学主楼墙壁上的法偐。正是缘于这样的思考,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我这个整日在大学讲台上给学生们讲侦
刚接触反贪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雁塔区的反贪举报工作毫无例外的受反腐宏观局势的影响,举报线索多呈现出被举报事情发生时间长、举报知情范围广、被举报人难找到、举报人不愿露面的特点。看似一条好线索,其实很难深入调查。有的线索刚拿到手,就有人来询问办案进程了。这些办案的基本问题成为每个反贪干警需要面对的难题。但是,困难早已使雁塔检察院这支反贪队伍团结为一个坚强的整体,这是一支有魄力、有智谋而又坚韧的队伍。在这里,领导们身先士卒,同干警一起分析线索,查找、询问被举报人,干警们更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有大案的时候,连续一个月周末不休息,这让作为一名老师的我常常自愧不如。
&濒诲辩耻辞;反贪局把每一个初查成案的案件看成跟自己的孩子一样。&谤诲辩耻辞;这是刚挂职时一位院领导跟我说的。如何要求&濒诲辩耻辞;自己的孩子&谤诲辩耻辞;?雁塔检察院的做法是制定办案规范,严格办案要求。从接受线索、线索评估、线索清理到初查计划制定、安全预案制定、初查终结、提请立案,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制度,主管领导重视办案规范,侦查人员自觉履行规范。所以,在办案工作区,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法警在向侦查人员详细登记办案工作区使用信息,谈话对象在详细填写健康登记表,侦查人员在为被举报人接水、带饭。我多次听过办案人员对被举报人这样的建议,&濒诲辩耻辞;你回去可以把我们给你说的话问一下律师&谤诲辩耻辞;,严密细致的规范将自侦案件的风险降到最低。
&濒诲辩耻辞;素能检察&谤诲辩耻辞;是雁塔检察院定位的发展目标之一。&濒诲辩耻辞;检校合作&谤诲辩耻辞;则是雁塔检察院与西北政法大学倾力打造的品牌。即便如此,雁塔检察院内部形成的浓厚的理论研究氛围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想:院内设有图书资料室,为每个干警都订有业务报纸期刊,要求领导、干警都要撰写调研课题。2012年下半年,各种形式学习新刑诉法的活动组织得持续不停,更还有各种业务培训别有特色。这种上上下下对理论学习的&濒诲辩耻辞;认真劲&谤诲辩耻辞;深深触动了我。
虽然挂职一年的时间很短,但我想,自己会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路上继续奔跑着、收获着,并一直走下去&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
干警眼里的刘仁琦:既是好老师,也是大男孩
刘仁琦,1979年生,西北政法大学讲师,吉林大学法学博士,主讲刑诉法学、证据法学。主持或主研国家社科规划、陕西省、西安市法学会等课题6项,在《当代法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近20篇,参编着作5部。2010年担任雁塔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自2011年成立&濒诲辩耻辞;陕西省法律援助中心西北政法大学工作部&谤诲辩耻辞;以来,负责该工作部的日常运行,并多次为省内、省外援助律师进行培训。
2012年7月,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讲师、博士刘仁琦来到了公诉科,正式开始挂职科长助理。&濒诲辩耻辞;这个老师很爱笑&谤诲辩耻辞;是公诉干警们对刘仁琦的第一印象。也难怪,79年出生的刘仁琦看着还有点青涩,但他每每笑着出现在干警面前,笑纹掠过嘴角,毫不掩饰地牵起两排兴奋的牙齿,再加上一口极具有辨识性的东北话,就会让人感受到他的亲和。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刘仁琦都会在8:30之前赶到雁塔区检察院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干警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位法学理论知识深厚,分析案件头头是道,生活中又幽默风趣的东北老师。遇到疑难案件时,大家总是第一时间来到他的办公室,听听他的见解,每周一次的科务会案例讨论,也都可以听到他对案件的深入分析。案件中的疑难问题在一次次的争论中迎刃而解,公诉理论调研工作也在他的指导下不断向前深入。
2012年底到2013年初,市检察院、省检察院先后举办了&濒诲辩耻辞;十佳、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谤诲辩耻辞;,雁塔检察院公诉科共选派了四名干警参加比赛,刘仁琦责无旁贷的担起了&濒诲辩耻辞;培训老师&谤诲辩耻辞;这一重任,从深化公诉人的法学理论功底到增强公诉人的实战能力,从指导审查报告的写作到论辩技巧的训练,刘仁琦从每个公诉人的特点出发,制定出了不同的培训方案,带领着选手们全力以赴的备战比赛,他开创的&濒诲辩耻辞;一对一&谤诲辩耻辞;个性化论辩技巧培训更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最终,公诉科选派的叁名干警荣获了&濒诲辩耻辞;全市十佳公诉人&谤诲辩耻辞;称号、两名干警荣获了&濒诲辩耻辞;全省十佳公诉人&谤诲辩耻辞;称号,成为唯一有两名干警同时被授予&濒诲辩耻辞;全省十佳公诉人&谤诲辩耻辞;的基层检察院。
工作中,刘仁琦是一个兢兢业业、严谨认真的人,但生活中的他又是一个充满温情与幽默的大男孩,对于公诉科的每一位干警来说,他不仅是&濒诲辩耻辞;良师&谤诲辩耻辞;更是&濒诲辩耻辞;挚友&谤诲辩耻辞;。去年叁季度,公诉科开展结案大会战,每位干警都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为了缓解干警压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刘仁琦联系了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在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为公诉科干警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这种方式,干警们不仅释放了长期以来的办案压力,而且对自身和同事的个性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冬末春初,雾霾天气时不时造访西安,刘仁琦贴心的为公诉科全科干警购买了专业的防护口罩,提醒大家在上下班和外出时要戴上口罩保护自己的身体,他的细心与温情犹如一缕春风,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公诉科里总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有他与快递公司的维权故事,对于一般人来说,快递公司的延迟送货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濒诲辩耻辞;较真&谤诲辩耻辞;的刘仁琦却认为维权要从小事做起,当延迟送货事件发生在他的身上时,他据理力争,最终快递公司向他道歉承认工作失误,刘仁琦说:作为一个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我们更应该及时的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问起他在检察院挂职一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说:一名公诉人不仅要精通业务、秉公执法,更要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尽最大能力为社会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