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政法大学学生中间,有个名号颇为响亮的QQ群——“牛肉拉面”。这个QQ群与校长贾宇息息相关,可他本人并不知晓。
贾宇时常到学校食堂叁楼学生餐厅吃午饭,每次必点牛肉拉面。碰上蹭饭的学生们,他就请大伙一起吃。
时间长了,全校学生都知道他这个习惯。于是,一群校长的&濒诲辩耻辞;粉丝们&谤诲辩耻辞;把那家拉面摊子命名为&濒诲辩耻辞;校长牌&谤诲辩耻辞;牛肉拉面,还专门为校长组建了一个&濒诲辩耻辞;牛肉拉面群&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校长喜欢吃牛肉拉面,而同学们又喜欢校长,所以群当然叫&濒蝉辩耻辞;牛肉拉面群&谤蝉辩耻辞;啦。&谤诲辩耻辞;刑事法学院的大二学生赵倩倩说,她同时是校报&濒诲辩耻辞;学通社&谤诲辩耻辞;的记者。
她告诉记者,一群铁杆粉丝在网络上分享着对于校长的点点滴滴,从求学、从教、研究、改革等,无所不包。
梦想当小学老师
2013年12月21日,由&濒诲辩耻辞;粉丝&谤诲辩耻辞;领路,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见到了贾宇。
&濒诲辩耻辞;校长是怎么炼成的?&谤诲辩耻辞;记者问。
&濒诲辩耻辞;我就是山沟沟里的农民家庭出身,&濒蝉辩耻辞;知识改变命运&谤蝉辩耻辞;这个答案对我来说最合适了。&谤诲辩耻辞;贾宇说。
贾宇出生在青海省贵德县,那里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素有&濒诲辩耻辞;小江南&谤诲辩耻辞;之称。当地人称,&濒诲辩耻辞;贵德的黄河水可以直接捧起来喝&谤诲辩耻辞;。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贾宇,和人们印象中的西北汉子并不相同,一米七几的身材,清秀的面貌,看起来更像是个&濒诲辩耻辞;江南才子&谤诲辩耻辞;
“一放假不是打草、捡粪,就是放牛,童年过得单纯而快乐。”描述幼时的经历,贾宇语调轻缓愉快,富有韵律感,尽管他说自己是个急性子。
贾宇的父亲是村里的民办教师,贾宇5岁时就被领到学校上课。第一年,不管什么功课都只在作业本上画圈圈,而每次父亲也都在本子上批一个阅,“父亲也不强求我,等于在学校上了1年幼儿园。”
&濒诲辩耻辞;那个时候最纠结的事情是叫爸爸还是叫老师?印象里一直没搞清楚这件事情。&谤诲辩耻辞;贾宇说。
贾宇称初中之前,自己是自然的孩童状态,不知道何为梦想。他留下的是&濒诲辩耻辞;作业少,天天漫山遍野地玩&谤诲辩耻辞;的记忆。
等到开始思考&濒诲辩耻辞;梦想&谤诲辩耻辞;这个名词的时候,他已经初中毕业了。
&濒诲辩耻辞;那个时候有个梦想,就是要想办法到小学当老师去。&谤诲辩耻辞;贾宇说。
这个梦想一经发芽,便迅速成长。但是在追梦的过程中,贾宇却几经磨砺。
高考数学9分
“开什么玩笑,化学考69分能上重点班?”高一结束,因为文科很优秀,贾宇被推荐去重点班学习,却被身为化学老师的班主任当面拒绝。
贾宇深受刺激,他花费整整一个学期钻研化学,随后顺理成章地进了重点班。
&濒诲辩耻辞;但是数学、物理依然&濒蝉辩耻辞;瘸腿&谤蝉辩耻辞;,学不进去。&谤诲辩耻辞;贾宇回忆,当数学老师转身往黑板上写题的时候,他会夹着乒乓球拍偷偷溜掉。
事后,数学老师特意劝他说:&濒诲辩耻辞;你的文科很好,是个苗子,但你知道不知道&濒蝉辩耻辞;见零不取&谤蝉辩耻辞;啊?&谤诲辩耻辞;当时国家高考规定,数学要是得零分,哪怕其他成绩再高也将与大学无缘。
贾宇开始担心自己的梦想能否实现。一学期后,事情出现了转机,学校决定成立一个文科班。
&濒诲辩耻辞;我坚决要去文科班,可是班主任很生气,把全班集合起来,当着大家的面,把我逐出了重点班。&谤诲辩耻辞;贾宇说,&濒诲辩耻辞;当时很受伤,长大了还是挺理解他的,一个可爱老头儿,就是为学生好。&谤诲辩耻辞;
高考的时候,贾宇涉险过关。
一道&濒诲辩耻辞;勾股定理&谤诲辩耻辞;的数学题目成就了贾宇的大学。&濒诲辩耻辞;我记得很清楚,有一道题证明&濒蝉辩耻辞;勾股定理&谤蝉辩耻辞;,一看到这道题心里很高兴,勾股定理在高二第一学期数学课本的第二页&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不会是零分了!&谤诲辩耻辞;时至今日,贾宇还能清楚地体会到34年前的&濒诲辩耻辞;惊喜&谤诲辩耻辞;。
出了考场,老师问他:&濒诲辩耻辞;出来了?一道都不会吧?&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会一道&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能得几分啊?&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9分!&谤诲辩耻辞;
两位学术引路人
1979年,贾宇顺利考入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命运这条道路不是早早规划好的,要一步一步走着看。”贾宇说。
他认为,在求学的过程中,有两位恩师是自己法学研究的引路人:&濒诲辩耻辞;一位是我的硕士导师,周柏森先生;第二位是博士导师,马克昌先生。&谤诲辩耻辞;
周柏森老师对学问开放的态度,至今让贾宇难以忘却。28年前,贾宇写的名为《论流氓犯罪集团》的硕士毕业论文,为完成这一论文,他泡图书馆,跑公检法,访学者,苦苦研究当时全国&濒诲辩耻辞;严打&谤诲辩耻辞;出来的数以万计流氓犯罪集团的成因和对策,&濒诲辩耻辞;但有的教授认为,我写的东西不是刑法学的内容。&谤诲辩耻辞;
周柏森给了贾宇坚定的支持,&濒诲辩耻辞;学问是为了研究和解决问题才存在的,学问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不要为了学问而学问,只要有助于说明和解决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学科知识都可以。&谤诲辩耻辞;
贾宇顺利通过硕士论文答辩,随后他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做了一名老师。只不过不是当年想象的小学老师,而是在西北政法学院留校任教。
29岁时,贾宇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贾宇遇到了自己的另一位领路人。
1992年,贾宇考取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马克昌教授。马克昌是新中国刑法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与中国人民大学的高铭暄,被称为法学界的&濒诲辩耻辞;北高南马&谤诲辩耻辞;。
在马克昌教授的指导下,贾宇的学术研究水平得到更为显着的提高。
在题为《论犯罪故意》的博士学位论文中,他创新提出希望故意、容忍故意、放任故意和行为故意、结果故意等新分类法,首创容忍故意的概念,在犯罪故意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濒诲辩耻辞;马克昌老师的学术品格,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谤诲辩耻辞;贾宇说。
2011年6月22日,马克昌在武汉去世,享年85岁。贾宇回忆说:&濒诲辩耻辞;先生仙逝前一个月自己曾去探望,没想到在医院病房里,先生仍在伏案写书,医院的茶几上放着一摞一摞的研究资料,一见面便跟自己说起书的进度如何。&谤诲辩耻辞;
对此,贾宇充满敬意。&濒诲辩耻辞;生命不息,求学不止。老先生们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对学问的追求,对学生视如儿女的关心,对我来说既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表率。&谤诲辩耻辞;
在两位恩师的传授下,贾宇醉心于刑法学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
20年前,贾宇对于我国应大力限制、减少以致最终废除死刑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已成为我国刑法学界越来越广泛的共识,也符合国家立法和司法的发展趋向。
此后,贾宇先后主持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司法部、陕西省规划等项目共16项。着有《国际刑法学》《罪与刑的思辨》《死刑研究》等学术着作,在《国际刑法评论》(英、法、西班牙叁种文字出版)《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国际国内知名法学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
2010年,贾宇被确定为&濒诲辩耻辞;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建设教材&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刑法学》&谤诲辩耻辞;的首席专家。
校长给本科生当导师
2006年,贾宇成为西北政法大学的校长。
两年后,他推出的一项改革&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学校与实务部门实行互聘,走在了全国法学教育的前列。
&濒诲辩耻辞;就是为了解决教师&濒蝉辩耻辞;不接地气&谤蝉辩耻辞;的问题。&谤诲辩耻辞;提起改革的出发点,贾宇这样说,老师们学历越来越高,理论上优势充分发挥时,实务短板也越发突出。&濒诲辩耻辞;作为法学教育,你不了解实务,是教不好学生的。我们找到的办法是:要教好学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先让老师懂得实际。&谤诲辩耻辞;
从2008年开始,西北政法大学与西安市雁塔区检察院、雁塔区法院等实务部门签订协议,实行让青年老师下基层1年的制度,让40岁以下的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法官助理和检察官助理,同时聘请实务部门的一线专家到学校为学生授课。
改革收到了诸多好评。2013年10月,由中央政法委主办,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和30多所着名法学院校参加的法律人才互聘&濒诲辩耻辞;双千计划&谤诲辩耻辞;现场会在西北政法大学召开。
贾宇汇报了西北政法大学改革的经验。会上,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姜伟评价:&濒诲辩耻辞;西北政法大学将法学教育向司法实践延伸的工作起步早、效果好、经验丰富,值得借鉴。&谤诲辩耻辞;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称:&濒诲辩耻辞;学习和推广西北政法大学在法律人才互聘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很有意义。&谤诲辩耻辞;
忙完改革,作为中国法学会的常务理事贾宇,2011年至今,还参加了中国法学会组织的&濒诲辩耻辞;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谤诲辩耻辞;。
其题为《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保障》的报告曾在人民大会堂为中央国家机关领导干部演讲,还曾在原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的主持下,向山东全省20余万干部视频直播演讲。
不同场合,贾宇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是他说:&濒诲辩耻辞;老师、校长、学者这些角色中,我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老师。&谤诲辩耻辞;
贾宇在西北政法大学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他本人也为本科生担任导师。
&濒诲辩耻辞;我基本上每学年都会和一位青年教师,共同带一门《刑法学》课程,以此来维护跟本科生的接触渠道。我能随时为同学们解疑答惑。&谤诲辩耻辞;贾宇说,&濒诲辩耻辞;当有外来学者来学校讲座,看到学生的提问既敏锐又有高度时,我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谤诲辩耻辞;
即便如此,贾宇还依然提醒自己:&濒诲辩耻辞;现在当校长,给学生上课的时间少了,面对的学生很多,能叫出姓名的学生很少,为此经常感到惭愧。&谤诲辩耻辞;
他的内心深处一直希望回到1985年时的状态。&濒诲辩耻辞;读研究生叁年级,我就开始代课,那时我知道班上每个学生的情况,课堂上与学生有很多的互动,节假日很多学生经常来家里吃饭。当时虽然物质贫乏,但是精神非常充裕。&谤诲辩耻辞;
采访接近尾声时,有几个学生敲门走进了办公室。贾宇笑着让他们稍等,“到饭点儿了,今天请你们吃饭,咱边吃边聊,就吃牛肉面。”
贾宇介绍
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