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关中书院 弘扬关学精神
赵馥洁:纪录片拍摄有叁重意义
昨日上午,纪录片《关中书院》开机仪式在西安文理学院举行,在很多关注关学以及西安城市文化根脉的学者眼中,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对于西安乃至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陕西省社科联名誉主席、着名学者赵馥洁在开机仪式上表示,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具有叁重意义。
弘扬关学之深邃智慧与优秀精神
赵馥洁认为拍摄《关中书院》的首要意义,就是有益于弘扬关学的深邃智慧和优秀精神。
关中书院自明万历叁十七年(1609年)创建至清光绪叁十二年(1906年)改制,跨越明清两朝,期间虽然几经废兴,几代传递,但却绵延着一条不绝之学脉,这就是关学精神。北宋张载所创立的关学,作为宋代理学与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的洛学、朱熹的闽学并驾齐驱的一个独立哲学学派,不但在学术思想上为拓展中华民族的思维智慧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学术精神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概而言之,&濒诲辩耻辞;立心立命&谤诲辩耻辞;的使命意识,&濒诲辩耻辞;勇于造道&谤诲辩耻辞;的创新精神,&濒诲辩耻辞;崇礼贵德&谤诲辩耻辞;的学术主旨、&濒诲辩耻辞;经世致用&谤诲辩耻辞;的求实作风、&濒诲辩耻辞;崇尚节操&谤诲辩耻辞;的人格追求和&濒诲辩耻辞;博取兼容&谤诲辩耻辞;的治学态度、构成了张载关学的基本精神。后代的关中学者,虽学术思想或有差异,但却都尊张载为&濒诲辩耻辞;关学宗师&谤诲辩耻辞;,都以张载提出的&濒诲辩耻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谤诲辩耻辞;为使命,都以张载所培育的关学精神为旨归。赵馥洁因此总结,&濒诲辩耻辞;可以说,关学精神乃是关中书院的灵魂。&谤诲辩耻辞;
他提出,作为关中书院灵魂的关学精神所蕴含的优秀精华,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宝贵的文化价值,&濒诲辩耻辞;它既是提升中华民族智慧的不竭源泉,又是构筑民族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既是我们治学、办学的可贵经验,又是培育青年一代人格素质的重要营养。所以,关中书院的重建和纪录片拍摄的首要意义就在于,可以使张载关学的深邃智慧和优秀精神在实体机构和影视媒介的支撑下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谤诲辩耻辞;
对当代教育与传统文化发掘有启示
赵馥洁同时还认为,《关中书院》拍摄还有助于当代学界借鉴、汲取古代书院的办学经验和优良传统。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种极具特色的教育制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大学文化的核心,突出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的辉煌成就。书院以传道济世、兼容并蓄、自由讲学为特征,蕴含着以&濒诲辩耻辞;道&谤诲辩耻辞;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以学者为主体的学术精神和以人格培育、世风美化为宗旨的教化精神。1901年以后,书院制度虽然终结了,但是它历经千年而蕴积的教育经验和思想精华,依然十分宝贵,很值得借鉴和汲取。以关学精神为灵魂的关中书院,是我国古代重要书院之一。关中书院的重建和纪录片拍摄,有助于挖掘古代书院的办学经验和宝贵传统,复兴古代书院的优秀文化精神,并对其精华实现现代转化,以推进中国现代大学的教育改革和大学文化建设。
拓展、强化传统文化发掘和研究
赵馥洁表示,拍摄《关中书院》纪录片,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拓展、强化西安乃至陕西的传统文化发掘和研究。“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内涵渊博,文化特征鲜明,文化精神恢弘,在中国文化史上以至人类文明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近来年对于它的研究已有重大进展。我认为,关中书院重建和纪录片的拍摄,必定能进一步拓展领域,深化探索,形成更丰富的研究成果,堪称有见识,有胆略,有气魄的大举措!” 记者 孙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