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汪世荣教授挂职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副主任

  • 2017年05月07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5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交流挂职学者座谈会,交流总结第二批挂职学者工作经验,安排部署第叁批挂职学者工作。我校博士生导师汪世荣教授被遴选为第叁批挂职学者,并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任命,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校长贾宇受邀参加了会议。

会上,周强指出,召开这次座谈会,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月3日在中国政法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法治理论研究和法治人才培养,推进人民法院工作不断发展,为法治中国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他强调,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进行双向交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建立挂职学者制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司法改革、推进我国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手段。挂职学者制度实行以来,有力推动了人民司法事业发展,加强了法院与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了法治人才培养,取得显着成效。挂职学者充分发挥理论优势和专长,积极开展工作,踊跃建言献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贾宇在交流发言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3日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指出:&濒诲辩耻辞;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谤诲辩耻辞;最高人民法院推行挂职交流制度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

一是司法改革的攻坚举措与终极目标相统一,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需要。司法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业已进行的司法公开、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诉调对接改革、员额制改革等等,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可以说,这些攻坚举措,重塑了司法的形象,为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围绕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还需要研究和解决切实可行的司法体制机制保障、司法外部环境优化与条件营造等一系列问题,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研究。二是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互动,是推动高素质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不仅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等法学院校的任务,司法部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人才的规格要求,都需要通过畅通的渠道,客观、完整、及时、准确反映到法治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环节之中。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全面深化依法治国战略决策的需要。从问题出发,坚持需求导向,研究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重大问题,解决影响司法审判个案公正的体制、机制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司法公正,关乎着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完善和提升。专家学者挂职交流制度,畅通了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渠道。专家学者要站在法治国家建设的高度,关注和研究司法实务中的问题,破解影响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障碍,凝聚理论与实务部门的共识,形成司法改革的合力。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关负责人、第二及第叁批挂职学者代表出席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