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六中全会后,怎样过好组织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指南之组织生活篇

  • 2016年11月27日
  • 新华社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题:六中全会后,怎样过好组织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指南之组织生活篇

  新华社记者孙铁翔、白阳、丁小溪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对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则、任务、举措。那么,《准则》对我们党的组织生活有哪些要求呢?

  如何避免“拍脑袋”作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之一。然而在决策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过于强调个人意志、忽视群众声音,使得党内的“民主”和“集中”失去效力,民主集中制无法贯彻执行。

  针对这一问题,《准则》提出,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这项制度。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说,这项原则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应该充分发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而有效的贯彻执行。

  党员意愿如何充分表达?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

  “‘一把手’大权独揽”“党内不同层级间沟通渠道单一”“普通党员意愿难以及时有效表达”……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党组织民主执行能力欠缺等问题较为突出,使得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与监督权无法得到保障。

  根据《准则》相关要求,要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各项制度,提高党内民主质量,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

  除了这项明确要求外,《准则》还提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党的各级委员会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凝聚智慧和力量,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党要长期执政,必须发扬党内民主,保障每个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党员表达意见渠道,不断激发党内正能量。

  选用干部要注意啥?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2016年和2017年,我国地方领导班子将集中换届,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加强换届风气监督提出明确要求。然而,一些地方在选人用人过程中仍然存在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跑风漏气等情况。今年10月18日,中央组织部对一批违反换届工作纪律的案件进行了通报。

  《准则》提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必须严格标准、健全制度、完善政策、规范程序,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需要打造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党的各级组织应该自觉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严格按政策、原则、制度办事,加强选人用人监督问责,对用人失察失误的严肃追究责任,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

  如何解决党的组织生活涣散、弱化问题?严格制度约束

  “一些基层党组织生活、中心组学习等流于形式”“有的党组理论中心组组织活动不健全等问题突出”“一些党员党的观念和党员意识淡薄”……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十八届中央第十轮巡视的27家单位的反馈情况,指出这些单位普遍存在机关党委作用弱化、基层党建薄弱等问题。

  《准则》提出,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增强党的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任何党员都不能游离于党的组织之外,更不能凌驾于党的组织之上。

  《准则》还要求,每个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组织要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确保党的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

  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说,坚持“叁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等,是健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激活基层党组织活力的重要手段,能在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中起到重要作用。

  党员如何“吾日叁省吾身”?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开展党内生活、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一大法宝。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一些民主生活会上党员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常成为敷衍了事、无关痛痒的“表面文章”。

  《准则》明确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坚持“团结——批评——团结”,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严肃认真提意见,满腔热情帮同志,决不能把自我批评变成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相互吹捧。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除“四风”的前提和保障,党员干部应该严于自我解剖,对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认真整改,才能解决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点击查看专题

相关新闻

  • 外国语学院组织师生观看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9月29日上午,外国语学院组织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颁授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师生们认真收看收听,学习领会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杰出代表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成为激励师生们在教学、科研和学习中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强大动力。 学院将持续以英雄模范为榜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崔玮 审核:杨华)

    2024-09-30
  • 机关党委组织专题学习研讨暨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9月25日下午,机关党委组织专题学习研讨暨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会议,机关党委书记胡昌日主持,机关党委委员、联合支部党员参加。 会议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对于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 机关党委委员围绕党纪学习教育交流学习心得,胡昌日对机关党纪学习教育工作进行总结。 会议强调,这次全国教育大会是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动员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会议要求,要持续深入跟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贯穿平常。要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以高质量纪律建设推动党的建设上水平。 (供稿:机关党委 撰稿:于文祥 审核:胡昌日)

    2024-09-27
  • “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 区域发展中的政治学”首届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9月20日,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区域发展中的政治学”首届学术研讨会在长安校区召开。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佟德志,中国政治学会秘书长、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王炳权,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制度研究室主任韩旭,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方雷,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方盛举,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邓大才,陕西省政治学会会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刚,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我校教授张师伟及来自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山西、内蒙古等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我校副校长马朝琦出席会议,张师伟主持会议。  开幕式上,马朝琦向与会学者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学科建设等情况,代表学校对相关专家学者在我校政治学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中,给予的悉心指导和鼎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与会者畅所欲言共同为学科繁荣、学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新观点、新方法、新路径。 佟德志代表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希望各省区“守望相助”共促学科建设,强调要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为学科建设注入新血液。 陕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张亚泽、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侯学华主持主题发言环节。佟德志、韩旭、方雷、方盛举、邓大才、高民政、姚尚建、曹海军等教授分别结合各自研究方向进行主题发言。 分论坛围绕“数字治理、边疆治理与学科建设”“社区治理、政治发展及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交流。  闭幕式上,王炳权充分肯定了大会取得的成果,就进一步推动政治学学科的区域发展提出建议,希望与会专家共同促进政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新疆政法学院付豪杰、张涛代表分论坛进行大会交流,韩旭、张师伟作总结发言。  (供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撰稿:李甜甜 审核:马光明)

    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