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清华大学教授艾四林来校指导思政课教学

  • 2025年05月15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5月13日上午,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艾四林应邀来校指导思政课教学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行深入座谈。

在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的陪同下,艾四林现场观摩了青年教师的思政课教学,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了亲切交谈,随后参观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与教师代表开展座谈,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及部分骨干教师代表参加。

座谈会上,艾四林全面深刻地解答了部分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分享了思政课教学艺术和技巧。他表示,思政课教学是一门很有艺术和技巧的实践活动,一堂生动、成功的思政课不仅能使学生有很强的获得感,也能使授课教师有很明显的成就感。思政课教师要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提升自身授课能力,终身追求思政课教学的“金课”目标。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别苍蝉辫;撰稿:韩筱煜&别苍蝉辫;审核:刘驰)

相关新闻

  • 我校常安教授、付玉明教授参加最高检“检察公益诉讼理论研究基地工作推进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检察公益诉讼制度高质量发展,5月9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主办的“检察公益诉讼理论研究基地工作推进会”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了2024年度理论研究基地建设成效,部署了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并发布了研究基地运行机制相关制度文件。副校长、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主任常安教授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付玉明教授代表学校参加本次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本次会议旨在深化检察公益诉讼理论研究与实践协同,推动全国高校研究基地工作高质量发展。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郭立新,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公益诉讼检察厅副厅长熊正、曹鎏及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熊正主持。来自七家理论研究基地的负责人、省级检察院代表以及公益诉讼检察厅各办案组负责人等40余人参加会议。 常安对研究中心2024年度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围绕制度参与、立法协同、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报告了2025年的工作规划。他强调研究中心始终以服务国家公益诉讼检察战略需求为指导,致力于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发展目标,努力打造一个集科研、教学、实践于一体的高水平法学研究基地。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检察公益诉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学校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与地缘特色,以理论创新驱动制度创新,为完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提供更具前瞻性、系统性的智库支撑。 (供稿: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 撰稿:安军宇 审核:付玉明 )

    2025-05-13
  • 我校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与杨凌示范区公安局举行院局合作协议签约暨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5月9日,我校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与杨凌示范区公安局正式签订院局合作协议,并举行“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我校副校长孙昊亮,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汪溟,杨凌示范区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我校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出席活动。 孙昊亮与汪溟共同为“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揭牌。汪溟与我校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副院长闫小军代表双方签署《院局合作协议》。 孙昊亮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作出专门部署,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将充分发挥法学教育和公安学科优势,结合杨凌公安的实战经验,推动“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落地。 汪溟表示,此次合作是提高公安新质战斗力要求的创新举措。杨凌公安将以基地为载体,为师生提供实践、实习岗位,助力公安教育“贴近实战、服务实战”。 双方将紧扣“资源共享、双向赋能”目标,以实践教学基地为纽带,实现公安实战经验与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 (供稿: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 撰稿:田瑜 审核:李永宁)

    2025-05-12
  • 西北政法大学2025年教学科研岗位人才引进与招聘公告

    西北政法大学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是被誉为政法人才培养国家队的“五院四系”之一,是西北地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法学高等教育“立格联盟”和西安高水平有特色高校“长安联盟”的成员单位。 一、招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3.博士研究生年龄35周岁及以下(1990年7月1日后出生)。招聘的学术骨干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正高级职称者年龄45周岁及以下(1980年7月1日后出生),具有副高级职称者年龄40周岁及以下(1985年7月1日后出生);具有正高级职称并具备陕西省专业技术三级岗位聘用条件之两项的学科带头人,年龄50周岁及以下(1975年7月1日后出生);具有正高级职称并具备陕西省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条件之两项的学科领军人才,年龄55周岁及以下(1970年7月1日后出生)。 4.具有招聘岗位所需的学历、专业或技能条件。 5.适应招聘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6.具备招聘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各类别人才引进、招聘具体条件可咨询人事处,联系人:王老师,电话029-88182596。 (二)不符合报名应聘的主要情形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受过开除处分的;在立案审查期间或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的。 2.曾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纪律行为的。 3.现役军人和在读的非2025年应届毕业生。 4.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需要回避的。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有服务年限规定且服务年限未满的;特岗教师、“三支一扶”人员在服务期内的,服务期计算时间截止2025年12月31日。 6.失信被执行人。 7.法律、法规规定不符合本次招聘要求的。 二、招聘计划 三、应聘程序 学校按照网上报名、资格审核、考核、体检、心理健康测评及思想政治表现审查、公示、聘用等程序进行招聘。 (一)网上报名 1.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 2.应聘者应在西北政法大学人事处网站(http://rsc.nwupl.edu.cn)资料下载栏目下载并填写《西北政法大学应聘人员登记表》,并将相应的报名材料(《登记表》、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职称证书、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科研成果、获奖等相关材料)原件扫描后压缩打包以附件形式同时发送至各单位联系人邮箱和人事处邮箱。邮件名称和附件名称统一书写为“应聘岗位-毕业院校-专业-学位-本人姓名”。人事处联系人:王老师,联系方式:029-88182596,nwuplszkzp@163.com。 (二)资格审核 学校根据招聘计划和《西北政法大学人才引进与招聘办法》(西法大党政联发〔2024〕4号)规定的招聘条件,对应聘者提交的应聘材料进行审核。 (三)考核 学校对通过资格审核的人员以面试、试讲等方式设置若干测评要素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应聘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学术科研能力、工作经验等与招聘岗位相关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 (四)体检 根据考核成绩按照1:1的比例确定体检和考察人选,由学校组织到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 (五)心理健康测评及思想政治表现审查 学校组织对体检合格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及思想政治表现审查,重点考察应聘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现实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并再次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复审。测评、审查不合格的,取消应聘资格。 (六)公示 拟聘人员在学校人事处网站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七)聘用 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学校按规定办理后续相关聘用手续。 四、相关待遇 学校按照国家、陕西省及学校有关政策为引进、招聘的人才兑现相应工资、保险及各类福利待遇。引进的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绩效工资可“一事一议”实行年薪制。 学校对招聘的人才采取首聘期考核制,首聘期合格的人员,学校根据编制管理实际,可分批有序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入编手续办理完成前暂按人事代理方式管理)。 五、其他事项 (一)应聘人员应确保所提供的材料真实、准确且符合招聘要求,如存在弄虚作假等行为,一经查实,取消应聘资格。 (二)应聘人员应确保提供的电子邮箱、电话准确并保持畅通,因提供联系方式不准确或不畅通造成有关问题,责任由应聘人员承担。 (三)本公告未尽事宜以上级和学校《西北政法大学人才引进与招聘办法》(西法大党政联发〔2024〕4号)等相关规定为准,由西北政法大学人事处负责解释。

    2025-05-09